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理平4周前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理平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是道家思想中非常经典且核心的表述之一。 一,释义与解读 1.见素抱朴 见(xiàn)素:“见”通“现”,显现、保持;“素”,朴素、纯真、不加修饰的本质。 抱朴:“抱”是持守、怀抱;“朴”本指未加工的原木,比喻事物原始、自然、质朴的状态。 整体释义: 保持内心的朴素与纯真,持守事物自然的状态,不被外在的华丽、虚伪所迷惑。 深层含义: 倡导人们回归本真,回归自然,回归于道,不被世俗的名利、权力、虚荣等复杂的外在事物所牵引,保持心灵纯净与自然。 2. 少私寡欲 少私:减少自私自利的念头。 寡欲:降低对物质、权力、名望等的欲望。 整体释义: 减少个人的私心,节制过多的欲望。 深层含义: 老子认为,人的痛苦与社会的纷争,大多来源于过多的私欲。若能控制私欲,知足常乐,便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灵欲合一。 3. 绝学无忧 绝学:抛弃或超越世俗的学问、智巧、人为的规范与教条。这里的“学”不是指一般的学习,而是指那些导致人心机巧、争斗、虚伪的学问与知识。 无忧:没有忧虑、烦恼。 整体释义: 摒弃那些使人变得机巧伪诈的学问与教条,才能真正获得心灵的安宁,远离忧愁。 深层含义: 老子并非反对所有的学习,而是反对那种助长机巧、功利、争夺的“人为之学”。他提倡一种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于内心的觉悟,而非外在的知识堆积。 二.现实意义 1. 返璞归真,回归于道 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人们容易被外在的名利、地位、形象所迷惑,追求浮华而忽略内心真正的需求。“见素抱朴”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朴素、真诚的心,追求内在的平和与满足,而不是被外在的繁华所牵引。 2. 节制欲望,知足常乐 现代社会充满各种诱惑,人们欲望膨胀,导致焦虑、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少私寡欲”教导我们要学会控制欲望,懂得知足,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安宁。 3. 反思教育,悟透本质 “绝学无忧”并不是反对求知,而是提醒我们反思:我们所学是否真正有益于心灵成长?是否助长了功利与浮躁?教育不应只是技能与知识的灌输,更应关注品德、智慧与生命的意义。 总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与人生智慧,更是一种体道、悟道、修道、行道和得道的方法。它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简单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2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心灯不借他人火, 自照乾坤步步明。 在矛盾中寻得澄明之境,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鹜。日月有盈亏之憾,山河存崩裂之悲,血肉之躯岂能免俗?守缺抱朴者自得澄明,莫羡他人高楼,且看自家灶火。鹪鹩栖林不过一枝,以简驭繁,超越功利枷锁。 芸芸众生,各有樊笼。有姻缘错配,反得儿女贤良。有夫妇和顺,奈何体弱多恙。康健如松者,长叹囊中羞涩。金玉满堂者,每忧子嗣庸常。有少年得志,半百既赴泉台。有半生蹉跎,老来终成大器。情真爱浓,偏遇薄情浪子。游戏人间,竟逢痴心佳人。子女慧极常做蓬飘萍散。儿孙愚钝反得绕膝承欢。有勤如蜂蚁,终身碌碌只温饱,有狡作狐鼠,一时得势便称雄。有怀瑾握瑜者,淹于市井尘垢。有弄潮逐浪儿,终作沧海蜉蝣。文墨纵横,困于名僵利索,庙堂高居,累于权谋顷轧。商人拥帛愁销路,耕者扶犁望丰年,造化何曾有偏私。红尘本自是难全,日月尚有盈亏之憾,山河犹存崩裂之悲,况血肉之躯乎。宇宙洪荒里,谁非芥子微尘,江湖逆旅中尽是霜途倦客,命数如棋局局变,浮生似茗盏盏新。百样营谋烟火客,各藏风雪各肩霜。逐日贪嗔者,徒增三千烦恼。守缺抱朴者,自得一片澄明。莫见他人起高楼,且看自家灶火温,但守三分知足意,自有清风叩心门。 #田间地头走一走 #治愈系 #陪父亲的日子 #放松解压 #给人生放个假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