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配》是黄梅戏中流传较为广泛的曲目。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其原名包括黄梅调、采茶戏等。 黄梅戏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其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的唱腔分为花腔、彩腔和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彩腔曲调欢畅,主调则是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 黄梅戏在音乐伴奏上早期使用打击乐器,后来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其表演形式丰富,包括唱、念、做、打等技巧,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 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天仙配》里的“七仙女”。村里的大爷叔伯婶娘们看见我这个黄毛丫头也叫“七仙女”。当然,我这“七仙女”非彼“七仙女”。至于为何我成了村子里叔伯婶娘口中的“七仙女”这源于我爸爸妈妈养了七个姑娘,而我不偏不倚排行老七。 小时候不懂《天仙配》到底写的是什么意思。缠着爸爸妈妈问,“为什么那个七仙女要违背父母下凡来?天上不好吗?” “董永又怎么会娶七仙女为妻子呢?玉皇大帝为什么不让七仙女和董永在一起啊?” 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又没有更多的机会读课外书,经常问得父母也词穷。把妈妈问烦了,妈妈就骂:“你不去写作业?你问那么多能当饭吃,还是能当衣裳穿?赶紧写作业去,写完扫地(或者去捡柴,扯猪草。)” 人嘛,总得经历一些挫折才能成长。 16岁那年纪到成都打工,本就是个孤陋寡闻的农村女孩,再加上学历不高,经常被“城里人”瞧不起。 在厂里打工时,厂房老板有个女儿年龄大小跟我差不多,我到厂里打工时她也正上高中。所以,她经常讲一些她们学校的趣事给我听,讲她在学校已有男朋友,讲她与同学一起逃课,讲男同学为她争风吃醋。也讲她们看的电影电视剧。 她曾经也跟我讲《天仙配》。她说:“每个女孩都有自己的白马王子,上帝会给每个女孩预留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董永。遗憾的是,不是每个女孩都那么好运能遇到终其一生只爱(自己)一人的男孩。” 她讲她妈妈知道她谈恋爱时跟她说:“我们家不需要你们用知识去改变命运,但是你若能学到更多知识,将来你的丈夫也就不敢随便拿捏你。你有好的学历,将来你才有话语权。” 人生不是彩排,无法重来。
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山西的戏曲种类丰富,主要包括晋剧(中路梆子)、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等梆子腔剧种,以及二人台、眉户等特色剧种。 ●晋剧:也称为“山西中路梆子”,起源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以婉转流畅的旋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著称。其唱腔分为“乱弹”“腔儿”“曲子”三类,传统剧目有《渭水河》《打金枝》等。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剧种,起源于元末明初的山西西南部蒲州(今永济市)。以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粗犷豪放的表演风格著称,擅长表现历史题材。 ●上党梆子:形成于清代乾隆中后期,以音调高亢明朗、音乐曲调丰富而闻名,演唱以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等,传统剧目有《闯幽州》《雁门关》等。 ●北路梆子:主要流传于山西北部及内蒙古、河北部分地区,渊源于蒲州梆子,唱腔和表演风格稳健粗犷,注重唱功。 ●河曲二人台: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小剧种,以其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受到当地群众喜爱。 ●晋中眉户:以其细腻的表演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著称。 ●大同耍孩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罗罗腔:也是山西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剧种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山西丰富的戏曲文化。#弘扬戏曲文化 #拍摄现场直击 #戏曲也抖音 #戏剧表演 #强烈推荐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