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经典故事。主要讲述了江西人孟龙潭与朱举人(朱孝廉)一同客居京城时,偶然到郊外一座寺庙游玩。寺庙里有两幅精美的壁画,其中东壁上画着散花天女,有一位垂髫(少女发型)少女"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特别吸引朱举人。朱举人看得入神,不觉神摇意夺,忽然感到自己飘飘然进入了壁画世界。在那里,他遇见了画中的垂髫少女,跟随她进入一间小房舍,两人发生了关系。这样过了两天,少女的女伴们发现了朱举人,开玩笑说少女已经怀孕,不应该再梳少女发型,于是给她盘起了少妇的发髻。 然而好景不长,突然有金甲神人前来搜查下界凡人。少女让朱举人藏在床下,自己则从墙上小门逃走。朱举人趴在床下胆战心惊,感到"耳际蝉鸣,目中火出",甚至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与此同时,在现实世界中,孟龙潭发现朱举人不见了,便询问寺庙里的老僧。老僧用手指弹着墙壁呼唤朱举人归来。朱举人从壁画中飘然而下,灰心呆立。当他们再看壁画时,发现画中的垂髫少女已经"螺髻翘然,不复垂髫矣"。朱举人问老僧缘由,老僧回答:"幻由人生,贫道何能解!" 这个故事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因欲念横流而追逐妄想。 “你在画上仓皇等待” 生动刻画了故事主角朱举人在画壁幻境中享受欢愉后,因外界干扰(如金甲神人搜查)而突然面临的恐惧与迷失。他“忘了自己从何而来”,这不仅指他忘了如何返回现实世界,更深层的是在欲望中丧失了本真自我。“此刻我站立的地方是你画外的异托之邦” 是关键转折。这里的“异托之邦”与“乌托邦”相对,指的是真实、复杂、充满差异但又可能发生变革的现实世界。说话者(可能是旁观者孟龙潭,也可能是主角清醒的自我意识)站在画外,点醒梦中人:你所沉迷的不过是虚幻的“乌托邦”,而你所逃离的、我所立足的现实世界,才是你我真正的立足之地和可能实现救赎的场所。“当我们的过往变成了未来的幻想无处不在” 将时间线拉长。人类的过往中充满了各种错误、欲望和“画壁”般的陷阱,但这些并未成为警示后人的教训,反而被美化、包装成一种诱人的“幻想”,在未来不断重复出现,诱惑着一代又一代。“我们将交出愚蠢的答案留给后来以延续伤害” 是沉痛的总结。这里的“愚蠢的答案”,可以理解为那些看似诱人实则有害的解决方案、价值观或生活方式(例如,将虚拟世界的满足等同于人生意义,或将物质放纵视为幸福)。一代人将这种“答案”交给下一代,伤害便在不同尺度上被延续和放大。#画壁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1
00:00 / 05: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6: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36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4: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