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之母——屠呦呦,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90多少岁高龄仍在研究,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2020年3月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屠呦呦——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药学家共4个同名词条屠呦呦,女,汉族,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名字由父亲屠濂规取自《诗经·小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共党员,药学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发现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1955年,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1959年,参加卫生部为期2年半的中医培训,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1969年,接受“523”抗疟药物研究项目,任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开始抗疟药研制。此后,领导团队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展开实验研究。1971年,屠呦呦团队首次获得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1972年,团队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提纯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1973年,青蒿素首次临床试验证明临床有效,改写了只有含氯杂环化合物的抗疟历史,标志着人类抗疟历史进入新纪元。同年,合成疗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此后,带领团队对青蒿素转入更深层次研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为人类抗疟药物开拓了新方向,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s)在全球得到广泛使用,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2011年,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入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2017年,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科学家 #诺贝尔奖 #中医 #绘本阅读#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稻草人谬误:司马南恶毒攻击莫言 2012年,‌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肯定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为国争光,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作协的褒奖。三年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目前,中国只有他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他们的境遇都不太好。 屠呦呦一直都没有评上院士,莫言更是被“反美斗士”司马南的粉丝们骂成“汉奸卖国贼”。下面播放一段视频,看看2年前,司马南是如何恶毒攻击莫言先生的。 我首先给大家普及一条逻辑常识,稻草人逻辑谬误。它是一种非形式逻辑谬误,指的是故意曲解或夸大对方的论点,然后攻击这个被歪曲的论点,而不是对方实际提出的论点。然后再宣称自己推翻了对方的论点。 司马南首先利用稻草人逻辑谬误,断章取义,故意歪曲莫言的观点,只针对莫言的第一句话进行批评。“文学不能成为唱赞歌的工具”的真正意思并不是说“文学不能唱赞歌”。莫言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文学不能只唱赞歌,还应该批判一些丑恶现象。”但是司马南却故意歪曲莫言的观点,污蔑莫言说“文学不能唱赞歌”。 如果你不懂逻辑,只要你具备初中语文水平,也可以通过语法和修辞,来判断出“文学不能成为唱赞歌的工具”并不是说“文学不能唱赞歌”。 司马南最擅长极左分子的惯用伎俩,上纲,上线,扣帽子,打棍子。司马南接下来又进一步歪曲莫言的观点,污蔑莫言不允许用文学歌颂社会主义,不允许用文学歌颂祖国,不允许用文学歌颂改革开放,不允许用文学歌颂劳动人民........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司马南之心,路人皆知。可见司马南是多么的恶毒的一个人呀!原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称司马南为“胡同串子”,何祚庥院士称司马南为“口力劳动者”。这么多年来,司马南不务正业,整天在网上兴风作浪,歌颂坏人,污蔑好人。 在中国,像莫言、屠呦呦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像司马南、张维为、胡锡进这样的“口力劳动者”却备受推崇,这个社会还会发展和进步吗?#司马南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夹头粉 #反美斗士
00:00 / 04: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0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