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袁隆平的一生: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你知道吗?全球每三片稻田中,就有一片飘散着中国杂交水稻的稻香。这背后是一位科学家用一生写就的传奇。今天让我们走进袁隆平院士的“道济天下”之路。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父亲是铁路局高管,家学渊源深厚。6岁时他随家人迁居武汉,郊游时初见满园瓜果,对自然的生机充满向往。9岁转学至重庆,长江边饿殍的惨状在他心中刻下“食为天”的烙印。 18岁那年,他毅然说服父母,放弃南京中山大学的优渥前景,奔赴重庆香辉学院农学系,誓言要“让人都有饱饭吃”。大学四年,他在试验田度过上千个小时,为毕生事业埋下一粒种子。 1961年,31岁的袁隆平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时,于试验田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稻,灵感迸发,立志攻克杂交水稻世界难题。此后6年,他带领团队辗转海南、云南等地,行程超4000公里,检查14000余个稻穗。 1973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亩产从300公斤跃升至500公斤。1976年起,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至1988年累计种植12亿亩,增产粮食超1000亿公斤。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实践,让“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宣言响彻云霄。 1980年,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中国首个农业技术转让给美国。54岁的袁隆平踏上国际舞台,他30余次赴印度、越南等国指导,在40摄氏度以上的稻田里亲身示范,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2004年,他荣获世界粮食奖,并将12.5万美元奖金全部投入科研。至2010年,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种植杂交水稻,海外种植面积达8000万亩,每年多养活了7000万人。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他用金黄的稻浪做出回答:“我始终在追逐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81岁时,他领衔的超级杂交稻亩产突破900公斤;5年后又攻克1000公斤大关。90岁高龄仍坚持每周下田3次,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后,他第一时间返回海南基地,在40度高温下查看稻穗长势。 2021年3月,91岁的他在三亚病榻上仍关心稻苗,临终前最后一句完整的话是:“今天温差多少?”一生清贫,一件35元的衬衫穿10年,却将奖金悉数投入科研基金。据测算,杂交水稻每年多养活的人口超8000万。他用一颗种子播撒的大爱,在五洲四海种下了生命的希望。…… #袁隆平 #杂交水稻 #水稻 #粮食#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