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6
骆驼是沙漠中的精灵,它们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也能够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但是,骆驼也有自己的情感和记忆,它们也会想念自己的家和伙伴。这只老骆驼的名字叫做阿拉木,它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一位牧民娜仁的家养骆驼。娜仁和她的丈夫特木尔养了五六十峰骆驼,阿拉木是其中最老的一只,今年已经20岁了。在骆驼的世界里它已经算是老人了。阿拉木在娜仁家生活了十多年,它和主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平时,它会帮助主人运送货物剪毛挤奶等,也会陪伴主人在沙漠中旅行。它还生了五六只小骆驼,都还留在娜仁家。阿拉木很喜欢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它觉得这里就是它的天堂。然而好景不长,到了秋天娜仁因为经济困难,决定把阿拉木卖给了住在乌盖苏木的朋友。乌盖苏木离娜仁家有300多公里,对于阿拉木来说,这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地方。阿拉木不想离开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地方,但是它没有办法反抗主人的决定。它只能默默地跟着新主人走了。到了新家后阿拉木感到很不适应。新主人虽然对它不错,但是没有娜仁那样亲切和温暖。新环境也让它感到陌生和孤独。它没有了以前的同伴和小骆驼,也没有了以前熟悉的水源和草场。它每天都在思念着旧家,想念着娜仁和特木尔,想念着自己的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新主人把阿拉木放到了山里散养。这里有着水草丰茂的草原,也有着其他的骆驼群。本来这里应该是骆驼们最喜欢的地方。但是对于阿拉木来说,这里却没有吸引力。它不想和其他骆驼交朋友,也不想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它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回家。于是它趁着新主人不注意,偷偷地从山里跑了出来。它沿着自己记忆中的路线,向着旧家的方向前进。这是一条艰难而危险的路,它要穿越无数的围栏、高速公路、戈壁滩等障碍。它不怕疲劳不怕饥渴,不怕伤痛,只想尽快见到自己心爱的人和地方。它走了七天七夜,走了100多公里。它的身上布满了伤口,它的驼峰也塌陷了。它已经筋疲力尽,但是它的眼神却依然坚定。它知道自己已经离家不远了,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看到娜仁和特木尔的笑脸,就能听到小骆驼们的叫声。就在这时,一户牧民发现了它。他们看到这只老骆驼步履蹒跚的行走在戈壁上,浑身是伤,十分疲惫,就暂时收留了它,还给它提供了粮草,帮它清理伤口,养在了自家的驼群中,并将骆驼的照片发到了牧民的微信群里。很快新主人就得知了这个消息,赶紧过来将骆驼拉回去。他们没有想到这只老骆驼竟然能够走那么远的路回家,也为它的忠诚和坚强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0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3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沙漠之舟:驼峰上的生命诗篇 在广袤无垠的沙漠腹地,当炽热的沙浪如金色海洋般涌动,总有一群沉默的跋涉者以优雅的弧线切割着地平线——它们是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这些双峰或单峰的生灵,用布满老茧的脚掌丈量着塔克拉玛干的每粒流沙,用琥珀色的眼眸凝视着撒哈拉千年的风蚀岩壁,成为人类与荒芜之间最坚韧的纽带。 它们的身体是进化出的奇迹。睫毛如帘幕般垂落,在沙暴中守护着明眸;宽大的脚掌如天然雪橇,将压强分散在松软的沙地上;驼峰储存的脂肪在烈日下化作生命之源,使它们能在无水之境坚持月余。当商队摇响驼铃穿越丝绸之路,当游牧民族在月牙泉畔燃起篝火,这些温厚巨兽总以沉稳的步伐承载着文明的重量,用体温焐热了寒夜里的帐篷。 如今在鸣沙山麓,游客仍能看见它们驮着彩绸鞍具缓行。但真正的沙漠之舟早已将基因密码刻进骨髓:在阿拉善的沙丘间,野生骆驼群仍保持着迁徙的本能;内蒙古的育种基地里,科研人员正通过基因库守护这份古老智慧。当都市人困于空调房时,这些生灵仍在用驼铃般的呼吸讲述着生存哲学——所谓坚韧,不过是把对绿洲的渴望,化作踏碎酷暑的每一步。 若您驻足敦煌的落日余晖中,不妨轻抚那身蓬松的驼毛。掌下传来的不仅是体温,更是三百万年进化凝结的生存史诗。这些行走的沙丘,正用沉默的足迹证明:生命最伟大的航程,从来不在碧波荡漾的海洋,而在敢于横渡荒芜的勇气里。 #高空美化 #剪映#即梦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