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21
00:00 / 1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05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王子诺3天前
#一阕《岳阳楼记》:跨越千年的家国情怀回响 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早已不是一座单纯的木质楼宇。它是时光的驿站,是文心的载体,更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坐标。当北宋庆历五年的秋风掠过湖面,那篇挥毫而就的《岳阳楼记》,便将一座楼、一汪湖与一颗赤诚之心,永远镌刻在了中国文化的长河里。 庆历新政的余波未平,范仲淹被贬邓州的行囊里,装着的是未竟的理想与对苍生的牵挂。彼时,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寄来一帧洞庭秋景图与书信,盼他作记。未曾亲至岳阳楼的范仲淹,仅凭一纸画卷、数行文字,便展开了一场心灵的远行——他见“衔远山,吞长江”的浩渺烟波,见“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胜景,更见画外那些迁客骚人因境遇起伏而或喜或悲的心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他对人生的通透注解。在文人多因贬谪而失意悲叹的时代,范仲淹跳出了“感极而悲者矣”的个人桎梏,将目光从眼前的湖光山色,投向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家国大义。他笔下的“古仁人”,不是避世的隐士,不是逐利的俗子,而是以大义为己任的践行者——哪怕身处江湖之远,心中牵挂的仍是百姓疾苦;即便遭遇仕途坎坷,念念不忘的仍是朝堂安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振聋发聩的十字箴言,是《岳阳楼记》的灵魂,更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巅峰写照。范仲淹一生,无论是戍边西北时“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坚守,还是推行新政时“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担当,都在践行着这一信念。他让岳阳楼超越了“登临揽胜”的物理意义,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它告诉世人,真正的胸怀,是容纳天地万物的格局;真正的文人风骨,是心怀家国的赤诚。 千年流转,洞庭湖水依旧浩浩汤汤,岳阳楼历经修葺仍矗立湖畔。当我们今日重读《岳阳楼记》,早已不必深究“衔远山”的具体方位,不必细考“淫雨霏霏”的准确时节。那些文字背后,跨越千年的家国情怀,才是最动人的风景。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当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处世,以“先忧后乐”的信念立身——这,便是范仲淹留给后世最珍贵的精神馈赠,也是岳阳楼记跨越千年而历久弥新的根本所在。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