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同4月前
西宁##不一样的风景 大好河山风景如画#科普一下 海拔最高的省会之一 西宁平均海拔约2261米,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城市(超越拉萨),也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中人口超百万的罕见案例。 “中国夏都”的凉爽秘密 夏季平均气温不到20℃,因空气干燥且昼夜温差大,当地旅馆普遍不装空调,夜间需盖棉被避寒。 三江源门户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发源地“中华水塔”的东北门户,西宁是进入三江源科考与生态保护的核心中转站。 “西宁”之名始于北宋(1104年),意为“西方安宁”,此前为汉朝霍去病所设军事据点“西平亭”。 甘肃敦煌七里镇户籍属青海,居民为青海石油管理局职工,日常通勤至500公里外的青海花土沟工作,形成特殊“飞地”社区。 宗教建筑奇观 悬空佛寺 北禅寺(土楼观)建在丹霞赤壁上,为中国第二座悬空寺,洞窟与殿宇以栈道相连,融合道教与佛教。 伊斯兰圣地: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容纳数万人同时礼拜,建筑融合阿拉伯与中国古典风格。 全国超90%的“兰州拉面”由青海化隆人经营,兰州本地只认“牛肉面”,“拉面”实为青海餐饮输出。 因古代缺乏糯米,西宁人以卷姜黄油面的三角形馍馍代替粽子,并插柳枝驱邪,形成“五月端午三角落”的独特食俗。 青海喇家遗址发现4000年前的小米面条,颠覆“面条起源意大利”之说,印证河湟谷地早期农耕文明。 西宁市花丁香花适应高原气候,春秋季全城紫花盛放,香气浓郁,形成“丁香花开香满城”的奇景。 青海牦牛数量占全国40%(约500万头),远超西藏,西宁市场是高原牦牛肉制品集散中心。 青海省花郁金香为荷兰引进,西宁通过520亩种植基地举办“郁金香节”,成为全球海拔最高的郁金香花海。 西宁人民公园人工湖(东湖、西湖)为1958年数万市民义务劳动挖掘而成,见证计划经济时代集体精神。 西宁的冷知识揭示了一座高原古城如何以地理特殊性为底色,在汉藏回蒙等多元文化碰撞中,生长出独一无二的生态智慧与人文肌理——从世界面食起源到悬空佛寺,从“夏都无空调”到“三角馍代粽”,每一处细节都颠覆着对西北的刻板想象。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第十八问高原工程行业新进人员100问? 第十八问:高原昼夜温差大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通常可达 10-20℃,极端情况超过 25℃),且伴随低气压、强紫外线、空气干燥、冬季冻融频繁等特殊环境,会对混凝土施工的凝结硬化过程、结构强度、抗裂性及耐久性产生显著负面影响。需针对性采取技术与管理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一、高原昼夜温差大对混凝土施工的核心影响 1. 温度应力引发早期裂缝(最主要风险) 原理:白天混凝土浇筑后,受日晒和水化热影响,内部温度快速升高(可达 40-50℃);夜间环境温度骤降(可能降至 0℃以下),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降低、体积收缩,但内部温度仍高、体积膨胀,导致表面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引发表面裂缝(宽度 0.1-0.3mm)或深层裂缝(深入结构内部,危及承载安全)。 案例:高原渠道衬砌施工中,若夜间未保温,次日常出现沿浇筑缝的横向裂缝,后期易因雨水渗入导致冻融破坏。 2. 低温延缓凝结,影响强度发展 夜间温度低于 5℃时,水泥水化反应速率大幅减缓,混凝土初凝时间延长(可能从正常 4-6 小时延长至 10 小时以上),导致: 浇筑后表面长时间处于 “塑性状态”,易受风吹、干燥影响出现 “起砂”“起壳”; 早期强度增长缓慢(如 28 天强度可能仅达设计值的 70%-80%),若后续受荷载或冻害,易发生结构变形。 若夜间温度低于 0℃,混凝土内部水分结冰膨胀,会破坏水泥石微观结构,导致强度永久损失(即 “冻害”),即使后期解冻,强度也无法恢复。 3. 昼夜干湿循环加剧耐久性损伤 高原空气湿度低(通常 30%-50%),白天高温加速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夜间低温导致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形成 “干湿循环”: 表面水分反复蒸发 - 迁移,会使水泥浆体干缩开裂,降低抗渗性; 若环境中存在盐碱离子(如高原土壤中的硫酸盐),会随水分渗入混凝土内部,引发化学侵蚀,缩短工程寿命(如闸门墩混凝土因干湿循环 + 盐蚀,5-8 年即出现表层剥落)。 4. 强紫外线加速表面老化 高原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平原地区的 1.5-2 倍,昼夜温差叠加紫外线照射,会导致: 混凝土表面水泥浆体 “碳化速度加快”,表层强度下降、颜色变浅,甚至出现 “粉化”;#上热门🔥 #科普知识 #高原 #工程 #混凝土
00:00 / 08: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7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昌安3周前
拉萨,这座被誉为“日光城”的雪域圣城,以布达拉宫为核心,将自然与人文编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拉萨海拔3650米,全年日照超3000小时,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赋予其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的独特环境。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穿城而过,滋养出高山草甸与湿地景观,拉鲁湿地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天然湿地,成为候鸟的天堂。 布达拉宫雄踞玛布日山巅,依山势叠砌13层,主楼高117米,白宫与红宫交织出政教合一的建筑史诗。白宫作为历代达赖的行政与生活区,7层空间中,东日光殿与西日光殿以通透采光著称,而第4层的“有寂圆满大殿”则是重大仪式的见证地。红宫以8座灵塔殿为核心,五世达赖灵塔高14.85米,耗金11万两,镶嵌珠宝无数,与坛城、壁画共同构成佛教艺术的巅峰。宫墙高6米,夯土外包砖石,东南角楼与西北角楼守护着“雪城”——原西藏政府的司法、印经与藏军司令部所在地,山后的龙王潭园林则以六世达赖修建的琉璃亭点缀,形成独特的后花园景观。 作为藏传佛教圣地,拉萨的寺庙群落星罗棋布。大昭寺位于老城中心,供奉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八廓街的转经道每日萦绕着虔诚的脚步;色拉寺以辩经闻名,甘丹寺与哲蚌寺则与布达拉宫并称“拉萨三大寺”。这些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藏文化艺术的宝库,唐卡、壁画与雕塑记录着从松赞干布到历代达赖的历史,清朝皇帝御赐的金册、玉印与匾额,则镌刻着中央与西藏的深厚渊源。 拉萨的人文地理,是自然与信仰的共生。玛布日山的红宫与白宫如观音普陀山般神圣,与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辉;八廓街的藏式商铺与茶馆飘散着酥油茶香,雪顿节的藏戏与晒佛仪式则将千年传统活态传承。这座城市,既是青藏高原的地理坐标,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永恒见证。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7: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永胜县地处滇西北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衔接处,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海拔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加上印度洋高压气团与西伯利亚和青藏高原冷气团影响形成独特气候特点,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适应众多农作物生长。 永胜县境内河道属金沙江水系,有一级支流五郎河、马过河、海河、达旦河、三岔河5条,总长422.6千米。金沙江过境流程215千米,有板山河、清河、棉花河、松坪河等大小不一的金沙江支流47条,内箐水沟1239条。此外,截至2022年12月,永胜县河流水面994.02公顷,占6.18%;湖泊水面7351.40公倾。金沙江流域广阔,湖泊众多,是滇西北一颗璀璨的明珠! 永胜县历史悠久,古称“澜沧卫”“沧阳”,西汉永胜为遂久县地,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设置澜沧卫;顺治十六年,清兵入云南。民国二十二年,正式改名为永胜县。1950年全县解放。 程海湖是永胜县境内金沙江流域湖泊,位于云南省永胜县中部,梁官、星湖区之间,云南省八大湖泊之一,蓄水量19.8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25.736米,最深处水深36.9米。程海位于程海断裂带形成的盆地底部,古为程河,为金沙江支流,后陷落为湖。湖水主要来自盆地周边山泉。湖水原经南部湖口经程河(河口、期纳河)下游汇入金沙江。 永胜县曾是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2020年5月正式实现了脱贫摘帽。此外,永胜县是重要的杂交水稻试验田基地,亩产曾破世界纪录,县内永北、金官、梁官、顺州、星湖、清水、期纳、涛源等乡镇更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资源充足,有“中国松露美食之乡”和“滇西粮仓”的美誉。 全县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优势产业,并发展了特色产品加工业和生物工业。同时永胜工业园区作为云南省政府确定的云南省首批30个重点园区之一,2013年被列为云南省29个生物产业示范基地之一。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7321万元。 永胜县自古是南方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塞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明朝“洪武调卫”期间,伟人毛泽东先祖毛太华曾率军修筑“澜沧卫城”,并客居永胜县毛家湾。截至2023年4月,全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3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项。同时,境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银胎掐丝珐琅,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胜瓦猫、它留族猪膘肉、永胜水酥饼、八大碗”等特色!#上热门 #山青水秀好风光游山逛水看风景 #丽江永胜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