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苏立强2天前
#杨凌农高会 第32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规模宏大,参与广泛 :于2025年10月25日至29日举办,吸引了近50个国家的1800余家企业参展,通过线下线上融合、馆内馆外结合、国内国外联动的方式进行布展,室内展总展览面积达14万平方米。 - 展览形式多样,展示内容丰富 :展览分为室内展、田间展、云上展、海外展四个板块。室内展设置了六个展馆展区、两个农文商旅融合体验区和一个种子交易大市场;田间展在杨凌示范区设置11个集中展示点和12个示范推广点;云上展运用AI、VR等数字技术打造线上平台;海外展在乌兹别克斯坦成功举办,展示了多类农产品并开展了产业对接。 - 会议活动丰富,成果发布量大 :共举办会议论坛、成果发布、投资贸易、赛事评奖四大板块25项重点活动。其中,成果发布板块重点举办了全国百千项农业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发布了10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1000项优秀农业科技成果和50项高价值农业专利。 - 国际交流合作深入 :本届农高会成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期间举办了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促进了上合组织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自2019年上合组织农业培训示范基地落户杨凌后,上合组织国家对农高会的参与度不断提高,2024年第31届农高会时26个上合组织国家全部参展参会,本届也有众多上合组织国家参与。 - 媒体关注度高 :吸引了全球千余家媒体关注,美联社、日本共同社、法新社、韩联社等国家官方通讯社,以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海外媒体纷纷转载报道,累计总浏览量超1.4亿人次。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5: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5
啸风2天前
#杨凌农高会 《农高会拾光:农业回响》 时隔十余年,再次踏入杨凌农高会的会场,微光穿过连片的新场馆,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恍惚间,记忆里那个热闹却略显局促的农博场景,与眼前的恢弘气象重叠又分离。这场被誉为“中国农业奥林匹克”的盛会,于我而言,既是旧梦重温,更是一场见证农业发展的时空对话。 犹记十几年前初访时,农高会的场馆虽不及如今繁多,却处处透着泥土的芬芳与创新的热忱。正是那次相遇,让我知晓了杨凌农博的厚重,也真切感受到农高会在中国农业版图上的分量——它就像一座桥梁,让田间地头的智慧与前沿科技相遇,让农民的期盼与市场的需求对接。这些年,即便未曾再来,也时常听闻农高会的消息:它推动着新品种落地生根,见证着农业技术迭代升级,成为无数农人心中的“取经圣地”,更成为中国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迈进的重要风向标。 此次重访,初衷是为追随“卖货郎”董宇辉而来,却在无意间收获了满溢的惊喜与感动。相较于当年,如今的农高会场馆早已“扩容升级”,连片的展馆错落有致,涵盖了种业、智慧农机、智慧农业等诸多领域。只可惜行程仓促,最终仅来得及探访三个场馆,虽有遗憾,却也让每一段相遇都显得格外珍贵。 清晨的微光刚洒向场馆,我便遇上了五六个结伴而来的果农。他们皮肤黝黑,指尖还带着泥土的温度,一聊起果树育苗,眼中便燃起了光。“家里的老树种不行了,果子口感差,卖不上价,这次就是来寻新种的!”一位果农大哥的话朴实直白。我们围坐在一起,从新品种的抗病性聊到挂果率,从纬度带对光照时长的影响,谈到土壤酸碱度对果子甜度的作用,再到气候变化下如何选择适应性更强的树种。他们的谈话内容具体而实在,眼神里满是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渴求。这场意外的闲谈,让我真切懂得,农高会于农人而言,从来不是走马观花的展览,而是关乎生计、关乎希望的“充电站”。 转角处,偶遇一位白发苍苍的杨凌老者。谈及杨凌的变迁,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以前这儿叫杨凌公社,都是土坯房,种地全靠天吃饭;现在成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楼拔地而起,田间地头都是新技术,连外国人都来学经验!”从公社到特区,简单的称谓更迭背后,是翻天覆地的巨变。而这巨变的密码,或许就藏在农高会一年又一年的坚守与创新中,藏在每一个扎根土地的追梦人心里。 午后的场馆里,科技的气息愈发浓厚。在一个生物地膜展台前,我见到了甘肃农科院的男博士和他的美女研究生。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一眼杨凌,千年农耕。 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杨凌农高会)是由科技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承办,杨凌示范区具体筹办的国家5A级农业综合展会。展会1994年创办于陕西杨凌,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展会。该展会以展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为核心,发布科技成果超1.26万项,促成投资交易额逾万亿元。2014年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成为全国展会中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展会自创办以来,累计吸引全国34个省(区、市)及70多个国家的上万家涉农企业和科教单位参展,参展项目和产品超过19万项。第31届展会于2024年10月25日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在杨凌举办,首次实现上合组织全部成员国参展。第三十二届计划于2025年10月25日至29日举行,重点开展“四新”成果发布及第二届睿抗农业机器人应用赛等活动,展览展示创新采用线下线上融合、馆内馆外结合、国内国外联动的模式,设置室内展、田间展、云上展、海外展四大板块,全面覆盖核心种源、农机装备、农业节水、智慧农业等领域 。该届展会同期举办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吸引近50个国家的1800余家企业参展,并首次覆盖全国各省市县政府、省农科院、农业大学及国家农业龙头企业。展会采用“5天展会+360天商超及体验区”运营模式,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农业科技成果常态化展示平台。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8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