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7月前
“千古第一才女”诞生:历史上的今天。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在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18岁时,李清照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妻志同道合,感情甚笃。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的处境,于建炎二年(1128)避难至建康。次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只身漂泊杭州、越州、金华一带,过着辗转无依的生活。 晚年时,李清照回到江南地区,专心于创作和修身养性。 李清照工书能文,兼通音律,是第一位专门致力于抒情的女词人,把闺情词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李清照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尽相同,然而相似的,是她对自己内心的诚实。 忠于自己的内心,爱自己所想爱,行自己所想行,言自己所欲言,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会同命运抗争,那是对世俗的不满,是对时代束缚的抵抗,也正是那些深入骨髓的疼痛,才能让她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阿松1周前
阿松作品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古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白话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让人凄凄惨惨戚戚。忽寒忽暖季节,最难调养安息。喝三两杯淡酒,怎么抵得住晚上风急?正伤心的时候,大雁过去了,它却是我旧日的相识。 菊花谢落,满地堆积,憔悴枯黄,如今有谁还会来摘?守着窗户,一个人怎么能捱到天黑?更加上细雨落在梧桐叶上,到黄昏还点点滴滴不停息。这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作品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