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智者见智》 大道至简,认知高的人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把复杂事情简单化,所以烦恼与痛苦也少。 一个简单的例子:人际冲突 · 复杂化的视角:他为什么用那种语气对我说话?是不是看不起我?我上次是不是哪里得罪他了?他是不是个坏人? · 简化后的本质:他的这个行为(具体事件)背后,可能有什么需求(被尊重、被理解、感到安全)没有被满足?或者,我自己的什么需求被触犯了? 视角一转换,从“对人品的评判”和“情绪的对抗”回到了“需求的洞察”与“问题的解决”,烦恼自然大大减轻。 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终回归“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看透本质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运用规律”的智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切。 懂得了人性,却要控制欲望和延迟满足,这正是“道”在实践中的体现。我们可以把这种智慧提炼为一种更高级的“简单”——建立框架的简单。 将这一点展开: 从“盲目满足”到“框架之爱” · 低认知的“简单”(实则复杂): · 行为: 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看似是一条简单直接的路——“我对你好,你就会对我好”。 · 本质: 这是一种逃避思考的懒惰。它逃避了设立边界、观察对方真实需求、以及引导关系健康发展的责任。它背后往往是恐惧:害怕冲突、害怕失去。 · 结果: 会“喂大胃口”。这违背了人性中对于“挑战”和“成长”的深层需求。毫无边界的付出,会稀释其价值,最终导致关系失衡,让付出者感到“费力不讨好”,内心充满怨气。这恰恰是最复杂、最耗能的状态。 · 高认知的“简单”(框架之爱): · 行为: 保持自我,延迟满足,有原则地付出。这看起来“更费心”,因为它需要判断和克制。 · 本质: 这是在遵循关系的深层规律。它基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1. 尊重价值定律: 任何值得珍惜的事物,包括爱,都需要通过努力和等待来获得,其价值才得以确立。 2. 明确边界意识: 清晰的边界(我的,你的,我们的)是健康关系的骨架,它能消除大量的猜测、控制和内耗。 3. 聚焦长期主义: 延迟满足,是为了建立一个更稳定、更深刻、能共同成长的长期关系,而不是追求即时的情绪快感。 · 结果: 关系变得清爽而高效。双方都在一个清晰的框架内互动,减少了试探、博弈和误解的精力消耗。这种关系是滋养人的,而非消耗人的。 #戴上耳机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9: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76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