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6: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
@清11月前
#我要上热门 1998年的秋天,北京的国家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展品:6万多件珍贵的中国古董文物,这些文物,历经磨难、远渡重洋,终于回到了它们的故乡。 而让它们回家的,不是政府、也不是博物馆的官方努力,而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赵泰来。 1977年冬天,赵泰来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那是他姨妈从英国打来的:“孩子,我的时间不多了,有件重要的事情,必须交给你。” 电话那头,声音特别着急,赵泰来一头雾水,不知道姨妈的“重要事情”指的是什么,但挂了电话没多久,他就收拾行李,飞往英国,前往了姨妈的庄园。 他刚进庄园,就被姨妈拖到一个地窖前,“你打开门,自己进去看看吧,”在昏暗的地窖里,赵泰来看到的是一屋子的中国文物,各种瓷器、青铜器、玉器、古书。 赵泰来站在地窖中央,目瞪口呆,这些文物,就像一座微型的博物馆,每一件都精美绝伦,雕花的青铜炉、青花瓷碗、古老的手写经书,他忍不住摸了摸一个玉雕:“这些宝贝怎么会在这里?” 姨妈叹了口气:“这是你曾外祖父的收藏,”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祖父眼睁睁看着无数中国文物被掠走,他心痛至极,后来倾尽家财,用自己的一切积蓄悄悄从外国人手里买回了这些流失的宝物。 “可我没有家人,也没有别的人能托付,现在这个任务交给你了,”姨妈拍了拍赵泰来的肩膀,“把它们带回中国。” 面对这满屋子的文物,赵泰来心情复杂,他知道,这不是几个花瓶、几本古书那么简单,而是整整6万多件文物。 赵泰来思索了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乔装成垃圾回收员,把文物“当垃圾”运回国,这个想法听上去荒唐,但却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他在当地注册了一家废品回收站,每天穿着破旧的工作服,开着一辆卡车四处收垃圾,白天收破烂,晚上在地窖里仔细打包文物,用泡沫、棉花和纸箱将它们层层包裹。 随后他将这些“包装好的宝贝”混在真正的废品里,假装是垃圾运送出境,赵泰来说:“只有让自己看上去像个普通的收破烂的,才能躲开所有人的眼睛。” 乔装打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漫长而艰辛的运输过程,过海关时,每一次都是一场心惊肉跳的考验,赵泰来有几次差点被发现,但他总是镇定自若。 有一次,海关工作人员翻开了其中一箱“垃圾”,里面是一些破旧的木椅和废纸板,赵泰来冷静地站在一旁,脸上挂着不慌不忙的笑容(未完后续在评论区)#情感#正能量#英雄 #铭记历史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3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7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