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44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72 岁老人查房病例科普 房颤 + 升主动脉瘤 + 主动脉根部瘤 + 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 房颤(心房颤动) 危害 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心脏泵血效率下降。 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引发中风。 长期房颤还会导致心功能逐渐恶化,出现心衰。 治疗方法 控制心率:常用 β 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药物。 预防血栓: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 必要时通过导管消融、外科射频消融或迷宫手术来恢复窦性心律。 🪢 升主动脉瘤 危害 升主动脉是从心脏射血的“主干道”。当血管壁扩张成瘤,直径逐渐增大,风险极高。 一旦破裂或夹层形成,会造成致命性大出血,死亡率非常高。 治疗方法 小于 50 mm 且稳定者:定期随访、控制血压。 大于 50–55 mm 或合并瓣膜病变:应考虑外科置换升主动脉,避免灾难性事件。 🎈 主动脉根部瘤 危害 主动脉根部是瓣膜和冠状动脉起源的“枢纽”。瘤样扩张会牵拉瓣叶,导致关闭不全。 瘤体压迫或撕裂冠脉开口,可能引发心肌梗死。 同样存在破裂、夹层的风险。 治疗方法 根部瘤常需与瓣膜病变一并处理。 根据瓣叶质量,可行 主动脉瓣保留根部置换术(David 手术),或 Bentall 手术(瓣膜+人工血管联合置换)。 🚨 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危害 血液在舒张期倒流回左心室,使心脏长期处于容量负荷状态。 左心室逐渐扩张,心肌肥厚,最终出现心力衰竭。 患者表现为气促、乏力,甚至猝死风险。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仅能缓解症状(降压药、利尿剂)。 根本治疗是外科手术: 瓣膜修复:若瓣叶条件允许,可重建原生瓣,避免终身抗凝。 瓣膜置换:严重损坏时,需机械瓣或生物瓣替代。 ✨ 总结 这位 72 岁患者同时合并 房颤、升主动脉瘤、主动脉根部瘤、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风险极高。 👉 单一病变已危重,合并存在更需系统化外科处理。 👉 外科手术往往需要 同期处理瓣膜与主动脉病变,并结合房颤消融,才能真正降低死亡风险、改善预后。 ⚠️ 科普提示: 早期发现、规律复查影像学检查(超声、CT),以及及时在专业心脏中心接受手术,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 #抖出健康知识宝藏 #房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修复术 #医学科普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