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元朝存在“四等人制”是现如今学术界的公论,而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任何元代有把臣民明确划分为四等的法令和史料,这也是学术界的公论。 最早提出元朝存在“四等人制”,是民国时期出版的《蒙兀儿史记》。屠寄提出元朝存在“四等人制”。 元朝的法律虽然为蒙古、色目人规定了许多特权,但是真正利用法律到处横行不法的只是蒙古、色目贵族 ,而广大蒙古、色目劳动人民与汉族劳动人民一样,过着受压迫剥削的生活。贫苦的蒙古人甚至有被贩卖到异乡和海外当奴隶的,这在《通制条格》和《元典章》中也屡见不鲜。 “色目人”一词对应的蒙古语是合里·亦儿坚(qariirgen]) 。色目人的范畴由法律规定、社会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在户籍制度上虽没有划分蒙古、色目、汉人、南人之四个并列的分类方式,但法律上作为不同民族的划分仍是有的。船田善之认为元代在户籍,收拢外来的户(侨寓户、北人户)是为了确保赋税及处理纠纷、犯罪等问题,与“约会”有很大关系,这种户籍制度是“集团主义”的表现。 四等人制在所谓用人行政上也是有问题的。汉人担任的总管和蒙古人担任的达鲁花赤品佚相同、俸禄相同,比色目人充当的同知还要高一级。而达鲁花赤负责监督,并没有什么特权。在元代的中央要员里,汉人南人的比例确实较少。主要因为“根脚”而产生的一种民族歧视。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9
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2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元成宗开启大德之治,但在繁荣稳定的表象下,却暗藏危机! 1294 年,元世祖忽必烈驾崩,其皇太孙铁穆耳在母亲阔阔真、博尔术嫡孙玉昔帖木儿等人支持下继位,是为元成宗,由此开启元朝历史上相对平稳的 “大德之治”。忽必烈在位时,蒙古铁骑四处征伐,灭南宋、平大理、定东北,终结唐末以来三百余年分裂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辽阔的朝代之一,但他终其一生未能停止对西北诸王、日本及爪哇的征服,长期战乱让百姓疲惫不堪。 铁穆耳即位后,深知战争之害,果断停止对外扩张,放弃忽必烈时期征日本、爪哇的计划,将元朝在高丽的日本行省转为迎送元使的机构,避免了人力物力的进一步损耗。对外关系上,他以军事与外交并重的策略,修复与四大汗国的关系 ——1301 年,元朝与海都、都哇会战于铁坚古山,海都负伤离世后,都哇扶持察八儿继位并向元朝臣服;1303 年,元朝与西北诸王达成和议,四大汗国承认元朝皇帝为成吉思汗汗位的合法继承者,蒙古帝国实现短暂和平与名义上的统一,陆上交通也随之恢复。 内政方面,铁穆耳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免江南部分田赋与商业税(如 1299 年江南田税减免达当年总额三分之一),限制诸王势力,缓和社会矛盾,推动农业恢复、商业繁荣,“大德之治” 的繁荣初现。然而,繁荣背后暗藏危机:为笼络蒙古权贵,铁穆耳将 “岁赐” 翻倍,导致财政支出激增,全年财政收入(约 300 万锭)远不抵支出(360 万 - 400 万锭),不得不挪用纸币准备金填补赤字;无节制发行 “至元钞” 引发纸币贬值、物价飙升,破坏经济秩序。同时,官员腐败严重(如朱清、张珪贪污案涉及 5176 起行贿案、18473 名贪官),监察体系漏洞百出,贪腐与加税形成恶性循环,削弱了中央控制力,为元朝统治埋下隐患。
00:00 / 1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7
忽必烈驾崩后,铁穆耳继位开启大德之治,实现蒙古帝国短暂统一 1294年 元世祖忽必烈驾崩,皇太孙铁穆耳,在母亲阔阔真,和博尔术的嫡孙 玉昔帖木儿,等人的支持下登上皇位,开启了元朝历史上,一段相对平稳的时代,史称【大德之治】,这一时期,元朝结束了此前,长期的征战与动荡,呈现出一番繁荣稳定的景象。忽必烈在位期间,蒙古铁骑四处征伐,灭南宋 平大理 定东北,结束了中国自唐末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之一,但是忽必烈致死,也没能实现和停止,对以海都为首的西北诸王,以及日本和爪哇的征服,长期的战争状态,让百姓疲惫不堪。元成宗铁穆耳即位之后,深知长期战争,对国家和百姓的伤害,毅然做出了,停止对外扩张的决定。他放弃了忽必烈时期,没能成功的,征日本和爪洼等计划 ,避免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耗。根据史料记载,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投入的兵力和物资不计其数,仅战船就高达数千艘,但这两次东征,全都因为风暴,和后勤补给困难等因素,导致失败,造成巨大损失。铁穆耳停止这场劳民伤财的战争,将元朝设立在高丽的日本行省,实际转变为,以迎送元使为主的机构,对后世而言,可能多有遗憾,但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明智之举。在对外关系上,铁穆耳积极修复与四大汗国的关系。此前 由于忽必烈跟阿里不哥争位,以及后续一系列的政治纷争,蒙古帝国内部矛盾重重,元朝除了忽必烈亲封的,伊尔汗国之外,与三大汗国关系紧张,尤其是海都领导下的窝阔台汗国,跟元朝爆发了,长达数十年的西北战乱,这场战乱不仅消耗了,双方大量的兵力和资源,也使得丝绸之路等,重要商路受到影响,严重阻碍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铁穆耳采取军事与外交并重的策略,一方面派兵抵御,以窝阔台汗国大汗,海都为首的进攻,另一方面,积极跟其他汗国沟通协商。1301年 元朝跟海都,和察合台汗国的都哇,会战于金山附近的铁坚古山,双方互有胜负,但总体而言,窝阔台和察合台汗国,损伤更大,都哇膝盖中箭【号哭而遁】,海都在会战当中负伤,不久离世。此后 都哇扶持海都的儿子,察八儿,为窝阔台汗国大汗,一起向元朝表示臣服,请求罢兵。铁穆耳抓住时机,同意谈和。在1303年 跟西北诸王达成和议。元成宗铁穆耳,取得了他爷爷忽必烈,终其一生,都没能取得的成就,让四大汗国一致承认,只有元朝的皇帝,才是成吉思汗汗位的合法继承者。至此 元朝西北边境的战火,基本平息,蒙古帝国在经历,多年的分裂和内战之后,终于实现短暂的和平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