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
00:00 / 1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单元 8:化学平衡 单元 9:酸和碱 许多化学反应是可逆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可以同时发生。当正向反应的速率等于逆向反应的速率时,我们称之为动态平衡。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平衡常数K来描述化学平衡,以及不同因素如何影响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 当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每个产物浓度(或压强)系数次幂的连乘积与每个反应物浓度(或压强)系数次幂的连乘积成正比,这个比值叫做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记作K 。平衡时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平衡常数就越大。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勒夏特列原理(英语:Le Chatelier principle,或译为吕·查德里原理、勒沙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是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于1888年发现的定性预测化学平衡点的原理。其内容为: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能够减弱(或消除)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以抗衡该改变。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在某一个特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的体系,假设这个条件改变,这个平衡就会朝减弱(或消除)该改变的方向移动。 这个原理只能用来定性判断,不能进行定量计算,不能首先判断平衡是否处于平衡态。 酸碱理论指阐述酸、碱及酸碱反应本质的各种理论。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酸碱理论,其中重要的包括: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 布仑斯惕-劳里酸碱理论——酸碱质子理论 路易士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溶剂理论 软硬酸碱理论 酸和碱的定义 历史性的突破 酸碱反应的概念最早由纪尧姆-弗朗索瓦·鲁埃勒于 1754 年提出,他将“碱”一词引入化学中,表示与酸反应生成固体形式(作为盐)的物质。 碱本质上大多是苦的。 拉瓦锡的定义(酸中需含有氧元素) 酸和碱的第一个科学概念是由拉瓦锡在1776年左右提出的。 拉瓦锡认为氧是酸中不可或缺的组分,将氧定义为酸生成者(οξυς γεινομαι),并且认为当时还未研究清楚成分的氢卤酸中也含有氧元素。 这是因为拉瓦锡对强酸的知识仅限于含氧酸,例如硝酸(HNO3)和硫酸(H2SO4),这些酸有一个中心原子,中心原子具有高氧化态,且被氧原子包围。并且当时的科学界也不清楚氢卤酸(HF、HCl、HBr 和 HI)的准确组成。 拉瓦锡的定义持续了 30 多年,直到汉弗莱·戴维于 1810 年发表文章和随后的讲座,证明硫化氢 (H2S)、碲化氢 (H2Te) 和氢卤酸中不含氧。然而,戴维未能 #学习 #化学
00:00 / 29: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