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7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台北故宮藏「青瓷葵花式碟」(老虎洞窯晚期烧造)2️⃣ 【注:此青瓷盤台北故宮原名為「仿官灰青葵瓣口盤」,現更名為「青瓷葵花式碟」,時代為「待定」。可見台北故宮館方對此盤原定名為「仿官灰青葵瓣口盤」亦覺不妥,故現更名為「青瓷葵花式碟」。不知台北故宮,是否參照了其他學者的不同意見?此盤雖尺寸未知,但根據其表現的胎釉特徵,顯示與弗里爾美術館藏「十八世紀青釉花口盤」胎釉特徵趨於一致。兩館藏皆釉色不均,發色皆有色差,且皆表現釉的「窯變特徵」。兩件館藏皆在「弱氧化氣氛」下燒成,故發色皆表現為「灰青泛黃」。只是兩件館藏的支燒工藝不同,弗里爾美術館「十八世紀青釉花口盤」為「支釘支燒」,而此盤採用了「瓷質墊餅墊燒」。且此盤口沿處多次施釉痕跡特徵明顯,足端露胎處雖氧化層較薄,但仍依稀可辨。其工藝特徵、胎釉特徵等,皆體現為「老虎洞窯晚期灰青葵瓣口盤」,而與景德鎮窯「仿官青瓷」存在巨大差異。台北故宮雖將「仿官灰青葵瓣口盤」的原定名,現更為「青瓷葵花式碟」,但時代和窯口仍處於「待定」狀態。出於學術嚴謹考量,其態度值得贊賞。但仍建議館方積極論證,盡快應予以更正!當然,以上注釋為一家之言,意見僅供參考!】 故瓷006549N000000000 品名青瓷葵花式碟 Hibiscus-shaped dish in celadon glaze 分類陶瓷器
00:00 / 08: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6: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南宋龙泉青瓷(釉面釉光釉色釉质)的(具体表现)赏析 龙泉窑是中国古代瓷窑、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因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窑址以龙泉市大窑、金村、溪口等为中心,遍及龙泉、云和、丽水、遂昌、永嘉等县(市),产瓷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制瓷时间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龙泉青瓷指浙江省龙泉市的青釉瓷器,是中国古代瓷业发展史上的著名品类,是浙江省龙泉市特产,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泉青瓷由龙泉窑烧制而成,它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且代表性釉色有粉青和梅子青。龙泉青瓷在传统上分“哥窑”与“弟窑”,“哥窑”的特点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布满裂纹,呈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的特征,往往为帝王将相专用;“弟窑”胎白釉青,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最,豆青次之,被誉为民窑之巨擘。 据窑址考古调查判断,龙泉青瓷的烧制始于1700多年前,宋代达到鼎盛,龙泉地区生产的青瓷至迟于唐、五代逐渐形成自身特征,北宋中期以后迅速发展,至南宋登峰造极,元代迅猛扩张,明代早期持续繁荣,明代中后期至清代逐渐衰退,民国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以后振兴繁荣。历史上,龙泉青瓷随国际商贸和文化交流,流布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泉窑产出的龙泉青瓷,以“千峰翠色”的明丽和“如冰似玉”的晶莹著称于世,享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陶瓷之花”美名。 #品读中华陶瓷艺术 #品读中华文化与艺术 #修心养性禅意人生#诗情画意蕴胸怀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6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