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河漫滩平原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在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变化,反复搬运和堆积泥沙的结果。 简单来说,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步: 1. 形成雏形:在河流的中下游,河道通常会变得弯曲,形成河曲。在河曲的凹岸,水流速度快,会不断侵蚀河岸;而在凸岸,水流速度慢,携带的泥沙就会沉积下来,形成一个微微凸起的小滩地,这就是河漫滩的雏形。 2. 洪水期堆积:到了洪水季节,河水漫过河岸,淹没了平时干涸的滩地。由于水面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大大减慢,河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便会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沉积下来,形成一层相对细腻的沉积物。 3. 不断扩大:年复一年,洪水期带来的泥沙不断在原有滩地上堆积,使得滩地的面积和厚度都不断增加,最终连接成片,形成广阔而平坦的河漫滩平原。 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条调皮的大蛇(河流)在地上扭动,它身体摆动时,凹进去的地方(凹岸)的泥土被不断挖走,而凸出来的地方(凸岸)则不断有泥土堆起来。时间久了,这些堆起来的泥土越来越多,连成一片,就成了平原。 很多著名的平原,比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典型的河漫滩平原。 除了河漫滩平原,像冲积扇、三角洲这些地貌也和河流的泥沙沉积有关,但形成过程和位置都不同。需要我为你整理一份常见流水地貌对比表,让你能更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区别吗?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7: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下留村的由来缘自于白沙河,下留村位处白沙河下游,地势低洼,每逢暴雨洪水,河水暴涨,泥沙堆积,因而得名下留村。 下留村位于瑶峰镇的西侧,东有同镇的湾里村,西接禹王乡李庄,南邻裴介镇的毛家埝,北与本镇大侯村相接,是个典型的移民村。有14个居民组,670户人家,约3300余人口,耕地面积3049.5亩。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会第二次来这里挖山药,拾山药的是下留村人,前两天是两位老汉,一位七十岁一位七十二岁,七十二岁的叔说话时下巴会不由自主的抖动,看着他抖动的下巴我在心里想这么大岁数了还是不舍得休息?第三天换成了两位六十多快七十的老婆婆了,休息时我由衷的说:你们夏县人真能干!六、七十了还是一刻不敢闲!老婆婆快人快语道:还有八十多还一直干的!下留村人的勤劳,我是亲眼目睹了的! 这里离我们村最近的路线47公里,有些东西资料上没有只能向当地人请教,毕竟方言太多时候会误导,所以必须得冒着别人烦的态度去多问几次。比如结义村是由湾里村、小侯村和石桥村合并而来,请注意不仅有个石桥村还有个石桥庄村,石桥村属于瑶峰镇,而石桥庄村却属于裴介镇。算了,不啰嗦了,累了,睡觉! 2025.05.07日 转眼已经十多天过去了,山药挖完了,工钱也已全部结清,回家啰。 2025.05.18日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