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 微信消息一响立马就回,生怕回复慢了对方不高兴; 发个朋友圈反复编辑,担心有人看了会觉得矫情; 明明自己很累了,还是对别人的请求说“没问题”; 爸妈说“这都是为你好”,你就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 我们好像活成了一条“已读乱回”的河流——对所有人的期待都已读,对自己的内心却乱回。 直到某天深夜刷着手机,你突然觉得好累: 为什么我拥有了别人眼中的“标配人生”,心里却空荡荡的? 为什么我努力活成所有人期待的样子,却把自己给弄丢了? 其实真相是: 活在别人期待里,不是你的错。这说明你在乎别人的感受,是个温柔的人。 但温柔,不该成为委屈自己的理由。 看看我们这一代: 二十多岁,在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想法之间拉扯 三十多岁,在家庭的责任和自己的梦想之间平衡 四十岁门口,终于明白——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流水账,而是写给自己看的心情日记 试着找回自己吧! 试着把“别人会怎么想”换成“我真正想要什么” 下次做决定前,先关掉脑海里所有的“观众席”,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 试着给自己留一块“任性”的小天地 可以是周末手机静音看一部电影,可以是坚持某个积极向上看似无用的爱好。 这些别人不理解的小事,恰恰是你活着的证据 学会说“让我想一想”。 不必急着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你的时间和你的人生,主权在你手里。 最后送给你: 你不需要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不需要成为朋友眼中的老好人 不需要成为伴侣眼中的完美另一半#治愈 #提升自己 #成长感悟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47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3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