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3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52
腾冲抗日娃娃兵 一、背景与起因 1942年,日军侵占缅甸后直逼滇西,腾冲沦陷。至1944年滇西大反攻时,中国远征军兵源严重不足,遂放宽征兵年龄,大量招募 9—15岁 的少年儿童入伍,形成独特的“娃娃兵”部队。 二、规模与编制 - 总数:约7000人,平均年龄13岁,最小的仅9岁。 - 编制:隶属远征军第71军、第53军等,编入正规连队,与成年士兵同吃同住同战斗。 三、战斗经历 1. 松山战役(1944.6—9) - 决死冲锋:主力伤亡殆尽时,娃娃兵奉命发起10次大规模冲锋,与成年士兵一起冲锋陷阵。 - 伤亡比例:我军伤亡7783人,娃娃兵占七分之一,约1000余人牺牲。 - 典型个体: - 张全胜(9岁):被日军俘虏,面对“你想怎么死”的逼问,回答:“我已经死了,可是中国永存!”。 - 无名娃娃兵:被记者问“抗战胜利后你想干什么?”答:“那个时候我可能已经死了。” 2. 腾冲收复战(1944.9) - 巷战肉搏:攻入腾冲城内,与日军展开逐巷逐屋血战,不少娃娃兵与敌同归于尽。 四、生活与后勤 - 日常任务:站岗、传令、运送弹药、救护伤员、洗衣做饭等;战时则直接参与冲锋、投弹、爆破。 - 装备:身着过大军装,肩扛比自己还高的步枪,部分担任重机枪弹药手。 五、纪念与评价 - 国殇墓园:腾冲国殇墓园设有“娃娃兵方阵”雕塑,402座雕像中最显眼的是9岁持枪娃娃兵,成为景区核心纪念符号。 - 社会评价:被誉为“中国抗战史上最年轻的战士”“国家脊梁”,媒体称“他们用稚嫩的身躯扛起比自己还高的枪,诠释了什么是勇气与担当”。 - 文化记忆:每年清明、9月3日,游客带糖果、玩具祭奠,形成“带糖果看娃娃兵”的全民纪念仪式。 六、一句话总结 腾冲抗日娃娃兵是1942-1944年间为保家卫国而参战的7000名9-15岁少年,他们在松山、腾冲等战役中冲锋陷阵、血洒疆场,用稚嫩的身躯扛起比自己还高的枪,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最年轻、最悲壮的英雄群体。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