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88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汀洲芦叶,秋声簌簌,是谁在旧江山里,拾起一句未写完的愁?南宋词人刘过,曾在这里停驻,将半生漂泊,落笔成风。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秋日芦苇萧瑟,覆满汀洲,清冷江水裹挟细沙缓缓流淌。 二十年后重登武昌南楼,物是人非,恍如隔世。 行舟未定,时光匆匆,转眼又近中秋,暗含漂泊无依之叹。 黄鹤矶依旧矗立,昔日同游的故人今在何方? 山河未改,愁绪却添新痕,家国动荡、身世飘零之感交织。 纵想携酒赏桂,重寻旧梦,却再无年少时的意气与心境。 此词作于南宋末年,刘过重游武昌南楼时。二十年前,他曾与友人登楼远眺,意气风发;二十年后,故人离散,江山依旧,却已蒙上国破家亡的阴影。词中「旧江山浑是新愁」一句,既写个人身世之悲,亦暗指南宋国运衰微、风雨飘摇的时代哀音。 我们总以为江湖未老,人间可期。可蓦然回首,才懂刘过那句——‘终不似,少年游’。你的少年游,又停在哪段时光?桂花载酒,本是人间最风流的邀约。可当刘过重游故地,才发觉——醉得回往昔,却醉不回少年。我们都在寻找那坛桂花酿,想与旧时光对酌。可终究要明白:酒可再买,花可重开,'终不似,少年游'。你的那坛桂花酒,如今为谁而留?@DOU+小助手 @抖音小助手 #聊聊心中的最美古诗词 #欲买桂花同载酒 #终不似少年游 #唐多令 #刘过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逐句赏析:一首藏着漂泊与旧梦的闲愁诗 全诗以“客居思乡”起笔,渐入“秋日闲坐”的场景,终落于“追问旧忆”的怅然,字句间没有浓烈悲戚,却以细微意象藏着岁月沉淀的淡愁,逐句拆解更见其巧: 1. 半生辗转辞家苑 “半生”二字开篇即定调——不是一时漂泊,是跨度漫长的岁月沉淀,把“客居”的缘由从“偶然离家”拉到“半生奔波”的厚重里,藏着对时光匆匆的轻叹。“辗转”是动态的细节,不用“奔波”“漂泊”这类直白词,却让人想起一路迁徙、停不下脚的状态,带着点身不由己的无奈。“辞家苑”是落点,“家苑”比“家园”“故乡”更具体——不是模糊的“老家”,是记忆里有庭院、有日常烟火的旧居,“辞”字轻缓,没有撕心裂肺的“别”,却像回望时轻轻一叹:当年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离开那个熟悉的院子。 2. 身寄鲁东是他乡 承接上句“辞家苑”,直接点出当下处境——“身寄鲁东”,“寄”字用得极妙:不是“住”“居”,是“寄放”的意味,暗合“漂泊者没有根,只是把身体暂时安放在这里”的客居心态;“鲁东”是具体地域,让“他乡”不空洞,不是泛泛的“远方”,是真实落脚的、却始终生分的地方。“是他乡”三字平淡如白话,没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烈,却像闲坐时随口一句感慨,把“半生辗转后,仍未把此处当家乡”的疏离感,轻轻托了出来。 3. 墨展随云铺案几 从“思乡”的心境,转至眼前的“闲居场景”,画面一下静了下来。“墨展”是文人闲趣的细节——不是“写字”“作画”,是磨好的墨、铺开的纸,刚要落笔的瞬间,动作慢且轻,贴合秋日的闲淡。“随云”是神来之笔:墨在案上铺开,本是静态,却借着“云”的流动感,让画面活了——像是窗外云在慢慢飘,案上的墨也跟着这股闲缓的劲儿,悄悄晕开,把“人闲、心也闲”的状态,藏在动静交织里,没有一句写“静”,却处处是不慌不忙的松弛。 4. 苍面临风觉秋凉 上句写“案头闲景”,这句拉回“人”本身,且藏着岁月与时节的双重“凉”。“苍面”是对“半生辗转”的呼应——不是“容颜老”,是“苍”,带着风霜感,是岁月刻在脸上的淡痕,不刻意卖老,却让“半生”二字有了具象落点。“临风”承接上句“随云”的闲:人在轩窗旁,风轻轻吹过来,不是“寒风刺骨”,是“临风”的轻拂。“觉秋凉”是核心:这“凉”不只是秋风的冷,更是“苍面”之人,在闲坐吹风时,悄悄触到的岁月凉、他乡凉——秋凉是引子,心里藏的、没说破的愁,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78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5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王子诺3周前
#爱上古诗词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没有豪言壮语,只将漂泊的孤苦、怀友的怅惘与家国的隐忧,揉进了满汀洲的芦叶、带浅流的寒沙里,字字清浅,却字字沉重,如同一枚被秋霜打湿的枫叶,轻轻展开,便是半生的沧桑。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是时光的痕迹。芦叶长满水边平地,寒沙连接着浅浅的溪流,这是眼前的秋景,清冷、萧瑟,像极了词人漂泊的心境。二十年前,他或许也曾在这安远楼上,与友人把酒言欢,看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生机;二十年后,故地重游,只剩“芦叶满汀洲”的荒芜,岁月的落差,在这两句里被拉得很长很长。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船刚系好,还没停稳,词人便已意识到,没几天就是中秋了。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可他却仍在江上漂泊,连一艘船都系不牢,更遑论安稳的家。像极了他漂泊生涯里的匆匆步履,也道尽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不是不想停,是停不下来;不是不盼团圆,是团圆于他而言,遥不可及。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黄鹤矶头早已不见黄鹤的踪迹,就像当年一同登临的故人,如今是否还在人世?或许是战乱阻隔,或许是生死相隔,曾经的知己,如今已断了音讯。这一问,问得轻,却藏着千钧的重量,是半生漂泊里,对过往温暖最执着的念想。 “旧江山浑是新愁”,六个字,道尽了南宋文人的集体隐痛。江山还是那片江山,可历经战乱,早已没了往日的气象,每一寸土地上,都覆盖着新的哀愁。这愁,是词人自己的漂泊之愁,是怀友之愁,更是眼见山河破碎、壮志难酬的家国之愁,层层叠叠,压得人喘不过气。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结尾看似平淡,却是全词最痛的收尾。想买上桂花,带上美酒,像少年时那样,在秋风里泛舟游乐,可终究发现,再也回不去了。不是桂花不香,不是美酒不醇,是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没了,一同游乐的故人散了,连那片江山,都染上了化不开的愁绪。这一句“终不似”,是对青春的告别,是对过往的叹息,更是对现实的无力妥协,将所有的愁绪都揉进了这声轻叹里,余味悠长。 刘过的《唐多令》,没有姜夔的“清空”,没有辛弃疾的“豪放”,却以最朴素的语言,写尽了一个时代里漂泊者的心声。如今再读,仿佛仍能看见词人站在安远楼上,望着满汀洲的芦叶,任秋风拂过脸颊,那一声“终不似,少年游”的叹息,穿越千年,仍在耳边轻轻回荡。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