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中国古代王朝更替 但重阳节却从未失约 大汉:汉代首次明确记载重阳节 “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 的习俗,《续齐谐记》中桓景登高避灾的传说亦起源于此。 三国:曹丕《九日与钟繇书》首次提出 “九为阳数,日月并应” 的节日内涵,将重阳节从驱邪习俗转向文人雅集。 大唐:唐代将重阳节定为法定节日,宫廷与民间盛行登高、赏菊、赋诗。“香山九老” 雅集成为后世文人长寿与隐逸精神的象征。 五代:五代战乱频繁,但重阳节仍保留唐代遗风,敦煌壁画中 “酒肆欢歌”“登高野游” 等场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大宋:宋代重阳节融合佛道元素,民间流行 “辞青” 秋游与 “赏菊灯”,《水浒传》中梁山菊花会更将节日推向高潮。 大辽:辽代 “秋捺钵” 习俗融合中原重阳节与北方射猎传统,《燕北杂记》记载契丹人重阳节 “打围射虎”,宴饮时食用鹿舌酱与菊花酒。 大元:元代道教兴盛,重阳节与道教养生思想结合,壁画中既有 “鹤鹿同春” 的吉祥寓意,亦体现 “天人合一” 的哲学理念。 大明:明代重阳节成为 “女儿节”,出嫁女子归宁省亲,宫廷自九月初一便开始食花糕。朱瞻基《重阳歌》更将节日与治国理念结合。 大清:清代重阳节食蟹习俗盛行,《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螃蟹咏” 成为经典场景。民间亦流行 “辞青” 与 “放晦气”(放风筝)。#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 #古代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