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1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4: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小时候用的铅笔,一头是笔芯,另一头是橡皮。当我们在纸上写字、画画时出现错误,我们都能用那个橡皮把它擦去,重新下笔。正因如此,我们也会大胆地下笔尝试,去写下新的内容。可我们也会随意画下一些乱糟糟的图案,无论画的多难看,画的多乱,因为我们都知道它可以用橡皮擦去。那时的我们,像拥有了"时光倒流"的魔法,在试错中探索世界的边界,在擦除中重建对"正确"的认知。 长大了以后,我们不再用铅笔。写下的东西,不再能擦掉,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会留下痕迹,或深或浅。我们犯错时,会抱怨为什么没有橡皮来擦去错误了。我们开始怀念铅笔与橡皮的搭档,怀念那种"错了就改"的轻松。 可回头看,橡皮也未必能抹去一切痕迹,那些深刻的笔画的痕迹,会永远刻在纸上,只是我们用了新的笔画去覆盖它。就像童年时用力写下的字迹,即便橡皮反复擦拭,纸张的纤维里仍残留着淡淡的印记。 从依赖"橡皮"到学会自我修正的过程。它从不是让我们彻底摆脱错误,而是教会我们与"痕迹"共存。我们不再追求"擦除式"的完美,而是学会在每一次"落笔"后承担责任,在每一处"痕迹"里汲取教训。那些曾让我们懊恼的"错笔",或许会在岁月的沉淀中,变成人生画卷里独特的纹理,就像被橡皮磨得有些发白的纸张,因为那些深浅不一的痕迹,才显得真实而厚重。 我们不再奢望一切都能重来,但依然保持向前的勇气。#什么是答案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