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与燧人氏、神农氏并称三皇,且为三皇五帝之首,百王之先,是中华先民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第一位载入文献的男性始祖。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立了八卦,并推演了二十四节气,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闪电,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的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以八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二、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教民结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蓄的由来。 三、变革婚姻习俗,制定人类的嫁娶制度,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 四、创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 五、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代入人们的生活。 六、将统治地域分而治之,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七、根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记载,伏羲时期已有天地,但仍一片荒芜,于是伏羲娶妻,生子嗣,命名万物。 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定都陈地(今河南淮阳),封禅泰山。他取莽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伏羲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1
小优20303月前
中国历史:《华夏始祖》 在儒家学说里,“三皇五帝”是指燧人氏伏羲、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颛(zhuān)顼(xū)、帝喾(kù)、尧、舜、禹。前三位是三皇,都是创始神话中的神人,或是史前人类生活方式进迹的象征。后五位是五帝,主要是部落联盟时代的杰出人物。 大约从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就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起源并逐渐发展。华夏民族又称“炎黄子孙”,我们共同的祖先就是炎、黄二帝。 古往今来,中国历代皇帝大多通过为黄帝设庙祭陵来象征自己的正统地位,黄帝也是中国宗族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在《史记》中,黄帝是五帝之首。《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讲述了黄帝始姓公孙,后改为姬姓,因为居住轩辕之丘,所以号轩辕氏的史实。 黄帝时代是洪水以前最兴盛的时代,有史料记载:“自燧人氏以迄唐、虞洪水之时,其历年虽无确数,以意度之,最少当亦不下数千年。故合而观其制作,则惊古圣之多;分而按其时期,则见初民之陋。牺、农之时,虽有琴瑟、网罟(gǔ)、耒(lěi)耜(sì),兵戈诸物,其生活之单简可想。至黄帝时,诸圣勃兴,而宫室、衣裳、舟车、弓矢(shǐ)、文书、图画、律历、算术使并作焉。故洪水以前,实以黄帝时为最盛之时。” 后来,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都被后人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包括一些海外华人在内的中国人也常自称“炎黄子孙”。 关于黄帝与蚩尤之战,史料中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黄帝在战胜炎帝之后,又擒杀蚩尤巩固帝位,所以黄帝与蚩尤之战也被视为黄炎之战的余波。 第二种说法是赤帝也就是炎帝,遭到蚩尤驱逐后,向黄帝求助,二帝联手在中冀将蚩尤擒杀。 第三种说法是蚩尤起兵进攻黄帝,兵败后被杀。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pí)、貔(pī)、貅(xiū)、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皇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与第一种说法相吻合。 周代《逸周书·尝麦解》记载的内容讲述了第二种说法,这也是迄今发现的关于黄帝的最早记载:“蚩尤乃逐帝,争于涿(zhúo)鹿之阿(ē),九隅无遗,赤帝大慑(shè)。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第三种说法,见于战国的《山海经·大荒北经》
00:00 / 08: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3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为什么周口被称为“最意难平的城市”,主要是因为其有着辉煌的历史底蕴,却在现代发展中面临诸多困境。具体如下: 历史文化与现代经济的落差:周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三皇之首”伏羲氏在此建都,老子在此诞生并写就《道德经》,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纂的《千字文》也出自这里。然而,如今周口虽然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第四,但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常年位居全省末位,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交通发展的曲折与错失机遇:明清时期,沙河、颍河、贾鲁河在此交汇,周口因水运而兴盛,有“小武汉”的美誉。但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铁路、公路运输的崛起,加之水闸截流,水运逐渐断航。1889年京汉铁路规划时,原计划经周口、开封,最终却拐向郑州、许昌、漯河一线,使周口在普铁时代仅有一条低运力的漯阜铁路,直到2019年郑合高铁开通,周口才真正迎来交通转机,但已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 人口流失严重:周口是河南户籍人口第一大市,户籍人口超1100万,但常年有超过300万人口外出打工,占全市总人口近三成,人口流失严重,大量的劳动力外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周口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市,也是全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基地,但农业产业链较短,原粮附加值低。在工业发展方面,虽然形成了一些产业集群,但整体工业体量偏小、层次较低,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周口经历了被拆分划归许昌、商丘,又重新合并的过程,1965年才最终确立周口专区。频繁的区划调整,对周口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让当地居民的归属感经历了多次变化。#创作者扶持计划 #河南dou知道 #周口 #创作者扶持计划 #周口观察 @DOU+上热门 @生活服务热点中心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9: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3
00:00 / 1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