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4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4
00:00 / 05: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9
00:00 / 0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章樾(1847年-1913年), 字幼樵, 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清代官员, 以勤政爱民、 善治地方著称, 是桓仁县(原怀仁县)首任知县, 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座八卦城——桓仁八卦城的主要设计者。 一、个人背景与早期经历 1. 出身与教育 章樾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年入选京师国子监, 后以监生身份步入仕途。 曾任湖北郧县知县, 因政绩突出、 体察民情而受赞誉。 后因父母丧事离职守孝三年, 期满调任奉天省(今辽宁)协办建县前的怀仁(今桓仁)垦务。 2. 任职桓仁 光绪二年(1876年), 章樾以设治委员身份主持桓仁县政, 光绪四年(1878年)试署知县, 光绪六年(1880年)正式任怀仁县(1914年改名桓仁县)首任知县。 二、治理桓仁的主要成就 1. 规划与建造八卦城 选址与设计: 章樾与长官陈本植考察后,选定浑江东岸八里甸子为城址。 他根据山脉走势、 水流方向, 融入《易经》八卦理念, 将城池设计为八卦形, 对应八方风水(如东为震卦、南为离卦等), 象征天地人和谐。 城周约三里(约1.5公里),设三门(东宾阳门、 西朝京门、南迎薰门), 北门因风水考量未开通。 工程细节: 城墙高一丈六尺(约5米),雉堞384个, 历时五年(1878-1882年)建成。 施工期间, 他亲临工地监督, 克服建材短缺(如砖窑质量差、灰石运输困难)等难题。 2. 民生与经济举措 减轻赋税: 提出“开岭便民, 通商利赋”理念, 主持修建石头峦盘岭、 葡萄架岭等交通要道, 促进商贸流通。 兴办教育: 设立痒塾(学校), 推动地方教育发展; 同时筑城修署、 鼓励农垦、 设立渡口驿递, 促进桓仁从荒芜边地逐渐繁荣。 3. 亲民与廉政 章樾审理案件“不用刑威”,注重调查实情, 体恤百姓疾苦。 其诗作《苦边行》中“有妇晨炊吞声哭…… 冻驱欲死足趾折”等句, 反映了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 在任期间因“德政尤佳”, 百姓曾赠万民伞、 立“泽被甘棠”碑。 离任时民众遮道挽留。 三、其他重要经历 营口赈灾: 光绪十四年(1888年), 章樾任营口海防同知时, 遇特大洪灾, 他越权捐俸赈灾, 获“万民感颂”, 后升任昌图知府。 文化贡献: 著有《初建怀仁县碑记》《修大岭记》 《苦边行》等, 记录地方建设与民生疾苦,成为研究清末东北开发的重要文献。 四、后世纪念 桓仁县为纪念其功绩, 建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4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