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7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5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7: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18: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徐伟忠2周前
高山种菜的“黑科技”,效率高还易回本 提到高山蔬菜种植,不少人会想到用工多、阴雨天难管理、病虫害难防控等问题。但如今,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徐伟忠团队研发的“无人机生态雾耕”技术,正让这些难题成为过去,为蔬菜种植带来高效新选择。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绕线雾耕”与“无人机作业”的巧妙搭配。通过绕线缠绕完成种植环节后,无人机可直接承担远距离空中投苗任务,收获时还能空中勾运,完全摆脱地面条件限制。相比传统种植或机械作业,它的路径更直、速度更快,成了目前种菜领域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式。 对想尝试的种植户或投资者来说,成本和收益是关键。按100亩规模计算,若包含冷库、工厂、自动化包装设备及无人机、种植流水线等全套设施,总投资约300-400万元,平均每亩3-4万元;若仅算山上种植设施,每亩成本可降至2万元,投入弹性很大。而收益同样可观:叶菜类每亩每年产量至少2万斤,瓜果、茄果类每亩每年约1万斤,种植高山蔬菜正常当年就能回本,行情好时半年即可收回成本。 针对高山种植的“老大难”问题,技术也有专属解决方案。早春阴雨天多、光照不足时,种叶菜可选用氨氮占比高的专用配方,弥补光照短板;种瓜果、茄果类则用“立柱倒挂雾耕”模式,设施顶部加装避雨罩,既能避雨又能减少潮湿引发的病害。病虫害防控上,更是坚持绿色理念:病害用“电功能水”(带电的次氯酸钾或次氯酸钠)强酸性杀菌,虫害靠苦参碱、BT菌剂或山上杀虫植物的萃取物防治,再加上高海拔地区本身病虫基数少,基本能实现免农药或少农药栽培。 如今,这项技术在全国认可度越来越高,每天都有不少从业者想加入。它不仅打破了高山种植的诸多限制,更用清晰的成本收益和成熟的解决方案,为蔬菜种植产业开辟了新路径。#徐伟忠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