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 别称:鲈鱼、七星鲈 外文名称:Japanese Seabass(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Common Sea-bass, Japanese Perch(美国加州),Bar du japon(法国),S serranido japones(西班牙)花鲈在鱼类分类上属于鲈亚目(Percoidei),真鲈科(Percichthyidae),花鲈属(Lateolabrax),本种在1828年由Cuvier所命名发表。 花鲈在台湾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及北部地区,大多栖息于半淡咸水区,例如河口,但也有些花鲈会进入河川中下游或海中生活,因此在近海海域、岩礁区、潟湖、河口以及河川下游皆有其踪迹,属于广温广盐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力非常强。每年10月至隔年的4月为花鲈的繁殖期,多半会在沿岸海域的岩礁产卵,到春夏季时幼鱼会游至河川中下游,而在冬季才降游回海洋中。食性为肉食性,以鱼类和甲壳类为食。花鲈为台湾地区十分常见的食用鱼类,也是台湾地区最早被食用的鲈鱼,全年皆可捕获,以5月至8月之间的产量最多。 花鲈可以在纯淡水、纯海水或半淡咸水的环境中饲养,而台湾地区目前皆以纯淡水养殖的方式为主,不过渔船偶尔还是可以捕获野生的花鲈。花鲈的蛋白质含量十分丰富,在民间也大多认为能促进伤口的愈合。不过在烹饪花鲈时需要特别小心鳃盖,鳃盖缘有片状的棘,十分锐利,几乎跟小刀一样,一不小心就会被割伤,另外也要留意鱼鳍的硬棘。花鲈在台湾地区的制作方式以清蒸为主。花鲈的体形为侧扁的长椭圆形,背缘稍微隆起,下颌比上颌突出,身体的鳞片属于不易脱落的细小栉鳞,侧线完整且明显,侧线走向几乎与背缘平行。背鳍单一,背鳍的硬鳍与软鳍之间内凹,使背鳍看起来类似两个半圆形,臀鳍第一根棘为较粗的硬棘,尾鳍形状为叉形。前鳃盖缘有3根棘突,主鳃盖骨有2根锐利的棘。体侧具有黑点,黑点大多排列于侧线上。#抖音美食推荐官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