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没5月前
住在Algate给我一种很割裂又很魔幻的感觉。一边是高耸的金融城,另一边是历史沉积下来的Whitechapel和Brick lane。一边是现代社会对效率、资本的追求,一边是老伦敦的身体和灵魂。这些旧街区见证过移民的挣扎、艺术家的兴起,甚至作为开膛手杰克案的发生地,它还见证了罪恶本身。 城市把这些全部留住,没有抹去,反而让它们贴着彼此并存。时常给我一种割裂感。像一年硕的我,也是这样处在一种夹缝的状态。在伦敦念书、生活,有时候精致得像摩天大楼那样笔直高耸,有时也一地鸡毛,晃荡在有些杂乱的街巷里。 这样说来,好像我以为自己在观察城市,它反而默默地映照着我了。夹缝这个词很适合形容我现在的状态。不完全属于这里,也快不再是这边的人。我走在金融城的街道上看着那些西装革履的人从我身旁经过,心里却像伦敦冬令时的天空。 你在这里长出了新的视角,新的语言节奏,新的情绪模式。但世界不会等你缓一缓,它会开始催促你。走。留。找工作。回国。继续读。 我跟GPT聊说我不舍得,也不知道怎样戒断。一年英硕一生英伦情再怎么自嘲也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GPT老师说:“别急着戒断,你经历的这一切,从来就不是为了被抛弃或结束的,它会悄悄地沉在你人生的基底。” 那就允许这种情,慢慢流吧。不急着止。生活赐予我蜜糖的时候,我就先享受蜜糖。 #留学日记 #留学vlog #vlog十亿流量扶持计划 #随笔 #伦敦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4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猫咪1周前
这次我们路过三明没有安排旅游景点,而是选择了驻留沙县,选择沙县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沙县是“沙县小吃”的诞生地。说起来我对沙县小吃的认识,是缘于一次伦敦中国城的经历。有一次在伦敦居住的时间有点长,想去中国城解决一下牙祭,当看到一块“沙县小吃”的门匾,好奇心油然而生。中国城寸土寸金,一个以物美价廉的小吃,在中国城能有一席之地让我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次把沙县作为驻留地就是一了心中的好奇。 沙县小吃历史上较为久远据说源于隋唐时期,而让沙县小吃能发扬光大,遍布全国走出世界的应该是在上一世纪90年代初,沙县人靠祖传手艺挑扁担走出沙县/,先是在福州街头走街串巷卖小吃,“1元拌面/扁肉”初露锋芒。90年代中后期,首批从业者致富后带动同乡,“沙县帮”通过亲邻互助迅速扩张,遍布全国初具规模。2010年后:沙县小吃跟随华人足迹出海,在日本、美国等地开设门店,并逐步向其他国家辐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沙县小吃国内门店一达九万多家,而且在79个国家和地区,分布近万个门店,其规模已超过麦当劳和肯德基两家之和。 在沙县品小吃闲、聊天之余,我深深地感到:沙县小吃之所以成功,一是福建人能吃苦会经营。从 早期“1元进店,5元吃好”到目前十块八块能吃饱,精确占领打工者或其他低收入群体的市场,使之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二是同乡互助迅速形成规模化复制,为其扩张打下基础;三政府及时介入和大力支持提供了政策保障。 应当说沙县小吃用了30年完成从谋生工具,到全球知名的逆袭,堪称奇迹,它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生存智慧与时代机遇碰撞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一群人奋斗的结晶。目前沙县小吃,已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饮食概念,已升级为中华饮食文化符号,并成为沙县、福建乃至中国文化品牌的一张名片。 不虚此行为之点赞!#旅游日记@WOW @玲儿 @上善若水 @岁月如歌 @东海中石
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5
00:00 / 0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