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网箱就能养殖十多万条大西洋鲑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西洋三文鱼。20个网箱的年平均产能便能达到100多万条三文鱼,超过7000吨的重量。 除了三文鱼的养殖外,价格相对较低的鲷鱼同样可以采用集成化的水产养殖模式。而且极其昂贵的蓝鳍金枪鱼也有了海洋牧场养殖的先例,占据地球面积71%之多的海洋,可以说渔业资源极其丰富。 但是在上世纪,随着捕鱼船的疯狂捕捞之下,导致了海洋生态和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数百种鱼类濒临灭绝。即便是如今,渔船的数量也高达世界海洋可持续发展水平的2到3倍之多,每年的海洋捕捞量也有9000万吨左右。 如果人类继续过度捕捞海洋鱼类和破坏海洋生态,到本世纪中期,商业鱼类可能会面临灭绝。集成化的水产养殖,遵循海洋养殖场养鱼的道路,将会是缓解渔业资源过度消耗的一项有力措施。 以大西洋三文鱼养殖为例,整个海洋牧场有20个直径超过25米的网箱组成,每个网箱都是个独立的生态系统,由深网围栏覆盖着钢骨架围建而成,网箱与网箱之间都由拉绳连接在一起,保证了整体的稳固性。 同时,海洋牧场还是通过高度机械化、计算机化来控制一个网箱内超过10万条的三文鱼,投食也是通过布置的管道进行输送。 早期养殖三文鱼的饲料主要由磨碎的鱼粉和油组成,现如今,植物蛋白取代了一半的动物蛋白,大约3公斤饲料鱼加工成饲料后,就可以得到一条1公斤重的三文鱼,而且可以根据三文鱼喜爱的水深,在其下层养殖区域内养殖。 其他经济型的贝螺等产品,比如利用铁笼养殖顶级的生蚝,同样可以增加不少的经济效益。三文鱼的现代化养殖也使养殖的三文鱼在市场占比上不断提高,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缓解海洋资源的压力。 以挪威为例,众所周知,挪威三文鱼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三文鱼。 依靠海洋捕捞已经是无法满足巨大的出口量,因此挪威很早便投身到了海洋三文鱼养殖牧场中去,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每年产值就超过80亿美元,占据出口额的8%之多。 挪威甚至花费4.2亿请我国某船企打造了直径为110米、总高69米、能抵御12级台风的中国造超级大鱼缸海洋1号深海渔场。 据官方介绍,该渔场只需7人,依靠先进的自动化操作,便可以完成多达150万条三文鱼的养殖工作。 当然,造价高昂的海洋牧场大多都是养殖经济型好的鱼类,比如说金枪鱼和三文鱼。造价低的海洋牧场,打造起来就会相对简单的多,成本上也会小不少。就如同在海岸附近打造的鲷鱼
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