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卿1周前
真正的少女心事是: 你说你想看十七岁的少女心事,我说好,然后打开我的日记。日记本里密密麻麻贴着的是我的成绩条和糖果包装纸,你却问我为什么你的十七岁全是数字。 你说十七岁的年纪正好,既没有十六岁的青涩,亦没有十八岁的成长。你说十七岁是青春最后的雨季,像江南烟雨一样温润柔美,我应该撑着纸伞在成年的对岸作壁上观。你给我讲席慕容的“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但是我对你说,很抱歉,我做不到。我的十七岁不是梅雨季,我的十七岁是热带风暴。 你问我日记里为什么不写点文学呢?我说我没有文学。我的日记本里没有暗恋,没有感悟,没有生活。我不会对着窗外的晚霞发呆,不会因为树影像一个人而写出夏秋春冬人生无常,更不会因为下了雨而感到悲伤。如果我这样说,你很失望吧。 如果你愿意看我的日记,我首先会问你:你认识那边那个人吗?直到你说不,我才会放心地将它摊开呈到你面前。你问我我写了两页坏情绪的主人公是谁,我说是她。你说是坐在后门那个吗,我说不是,是她。 是她啊,你说,和你玩的不是很好吗? 我反问你:“你不是说想看真正的少女心事吗?” 十七岁,哪来的少女心事。横冲直撞的爱情在二十一世纪只是消耗品。日记里首先是成绩,其次是我自己。我会在很多个课间睡着,然后在本子上偷偷写下那个人的名字缩写,像做了坏事一样问:“为什么我那么讨厌他他考的还是比我好。”为什么他考的比我好,为什么她考的比我好,为什么今天又错了不该错的题,为什么数学作业总是写不完,为什么压轴题我连答案都看不懂,为什么这题选C,为什么又有一套卷子,为什么我不能快点成年。 这才是十七岁的少女心事。这才是你梅雨季里纠结的那些为什么。 最后你递给我一颗糖,然后说,原来我们的十七岁是这样的。 我把你的糖果包装纸叠好粘到本子里,问你作业写完了没。 当然没有,晚上要去吃什么呢?那个窗口的阿姨打菜总是打很多,要去那里吗? 好啊。 我合上日记本,然后说,哪来的什么少女心事。 #随笔 #少女心事 #一些胡言乱语 #日常#日记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十七岁的她很好,是我那时候的笨拙,没接住她眼里的光。后来才知道,那光里藏着多少单亲家庭里小心翼翼的破碎——她怕被忽略,怕不被坚定选择,可我连她笑着说“没事”时眼底的慌,都读不懂。 以后再遇到喜欢的人,我应该会先问“我这样是不是刚好,配不配得上你想要的在意”,而不是凭着笨拙的脑子,自顾自地把“我以为的关心”,变成了走流程般的官方问候。我本该多坐一会儿陪她,在她盯着手机屏幕沉默、指尖反复划着空白界面的时候;本该多问一句“是不是又难过了”,而不是在她强装开朗时,真的以为她毫无波澜。 如今想来,那些曾让我心跳到发烫的热烈,早都成了回忆里的定格——是路灯下昏黄的光裹着我们,吻里都掺着暖的甜;是西湖边晚风吹着发梢,初吻时她睫毛颤了又颤。可这份热烈,终究没扛过她心里的不安,也没扛过我后知后觉的迟钝。现在才懂,打败我们的从不是异地的距离,是她需要“确定感”时,我没能递上稳稳的回应;是她把脆弱藏在玩笑里时,我偏偏只听见了玩笑。 后来我才明白,真正喜欢一个人时,哪有什么风流话术,只会把自己变成呆头呆脑的木头,连一句妥帖的安慰都要在心里打半天草稿。只是那份让我手足无措的心动,再也没出现过——十七岁时为她跳的节拍,早就刻进了骨子里,成了往后再也复制不了的回响。#意难平 #故事会#感情共鸣 #爱 #ai创作写实风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64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