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84
00:00 / 08: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北方防线 公孙瓒以“白马义从”精锐骑兵震慑乌桓等部族,其部下赵云等名将更成为外族忌惮的存在。曹操接管北方后,通过北征乌桓(207年)和压制鲜卑,彻底稳固边疆,甚至裁撤冗余边郡以集中防御。 袁绍、马腾父子等势力也分别镇守河北与关西,形成多重屏障。 南方与西南 孙权通过频繁征讨山越、平定岭南(如赵夫人起事),将南方少数民族纳入控制。 蜀汉诸葛亮亲征南中,平定叛乱,使西南夷人“老老实实种地”。 二、外族自身的衰弱与内耗 匈奴自汉武帝时期已遭重创,东汉窦宪进一步击溃北匈奴,至三国时仅剩南匈奴依附中原,无力大规模入侵。 鲜卑、乌桓虽一度崛起,但被曹操、公孙瓒等击溃,乌桓更在曹操远征后元气大伤。 三、三国势力的防御策略 各国虽内战不断,但均未放松边防。曹操“铁桶阵”式布防、孙权“大扫荡”策略、刘备的怀柔与武力并用,形成有效威慑。 百姓间流传“外文不入塞,胡马不下雍”的俗语,反映外族侵扰多被迅速化解。 四、历史延续的防御基础 两汉对匈奴的打击(如卫青、霍去病漠北之战)已削弱游牧民族实力,东汉窦宪的补刀更使匈奴威胁降至最低。 三国时期外族未能趁虚而入,既是名将镇守、防御严密的直接结果,也是汉朝长期边疆政策与外族衰落的综合体现。正如专家所言:“你也不看看是谁在镇守边疆”——曹操、公孙瓒、孙权、诸葛亮等人物,无一不是兼具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的边疆守护者……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
跃马檀溪 #三国演义 #的卢马 #刘备 曹操以弱胜强,打败袁绍,进而统一了北方。为了南进,在许都练兵、屯田。 刘备在汝南失利后,投奔荆州刘表,他曾劝说刘表,想乘曹操北征乌桓之机袭击许都,但刘表未能采纳。 刘备和关羽、张飞闲住荆州,正遇江夏有人谋反,刘备请战前往征讨,很快平了江夏之乱,得了“的卢”马。 刘表之妻蔡夫人担心刘备要夺荆州。为此,刘表只好让刘备去新野屯住。 一日,刘表约刘备来荆州倾诉心事,他想废长立幼,又恐碍于礼法;要立长子,而荆州军务大权均在蔡氏宗族手中,后必生乱,因而左右为难。刘备未加思索,言道:“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若忧蔡氏权重,可徐徐削之。”不料被躲在屏风后的蔡夫人听见。她忌恨刘备,命其弟蔡瑁深夜包围馆驿,要杀害刘备。刘表幕宾伊籍将蔡瑁之谋报知刘备,刘备悄悄离开馆驿回到新野。蔡瑁又和蔡夫人密谋,要在襄阳大会上杀死刘备。 荆襄盛会,刘表请刘备主持待客,他的两位公子刘琦、刘琮作陪,赵云跟随刘备,不离左右。此时蔡瑁在城内各处已暗伏兵马。东门、南门、北门均有人把守,只留西门,因前面有檀溪阻隔。他们为便于下手,又将赵云调至侧厅入宴。 伊籍设法暗告刘备:“唯有西门可行,君宜速速离去。” 刘备乘“的卢”马往西门而去,蔡瑁领兵追赶,刘备逃出西门,有一大溪拦住去路。溪宽数丈,水流甚急,追兵将至,备在慌忙中急促纵马下溪,马蹄深陷,备猛加鞭,呼:“‘的卢’,你果真妨主!”不想此马忽地从水中跃身而起,飞至西岸。蔡瑁引军赶到溪边,见刘备已跃过檀溪,又见赵云率兵寻来,只好入城而去。 刘备脱险,来到水镜山庄,向水镜先生求助。
00:00 / 06: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