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春园前世今生 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统称为圆明三园,绮春园最小,仅为圆明园十分之三,占地800多亩。它始建于雍正初年,原是怡亲王允祥的御赐花园交辉园。乾隆初年,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1769年,春和园并入圆明园,定名为绮春园。 嘉庆即位后,对其大规模改建和增建,成为水景园集锦,有三十多个景点。1809年建成新宫门,1814年达到全盛规模,成为嘉庆帝长年园居的主要处所。其主要景点如下: 迎晖门:现在的迎晖门原是绮春园的第二道宫门,专供皇帝皇太后出入。 迎晖殿:是园中的正殿,为五开间,四周设有围廊,殿前有月台,殿内有宝座。该殿遗址建筑台基仍在,今为一小型花园。 敷春堂:是绮春园内最大一组建筑群。它是一座前后各五座工字形大殿,是皇太后寝宫。 心镜轩:正殿坐落在四面环水的小岛上,由两座三间临水殿和一座凉亭组成,是纳凉休闲的地方。 凤麟洲:由东西两岛组成。正殿在西岛,是7间两卷接前抱厦,东岛是带垂花门四合院。 涵秋馆:正殿七间双工字大殿,东北有仙人承露台。 春泽斋:东西并排的三座院落,共有55间,游廊105间。正殿面阔7间,内设宝座。 生冬室:正殿七间,前出抱厦三间,后出抱厦五间,室内设戏台,是皇太后娱乐场所。 四宜书屋:有宫门广场,前殿后殿由一条中轴线南北贯穿。最南有一六方亭。嘉庆非常喜欢四宜书屋。 喜雨山房:由喜雨山房,知乐轩,烟雨楼组成。正殿北接抱厦三间,烟雨楼是一两层楼阁。 含晖楼:坐北朝南,上下各七间。后院东西配殿各五间,楼前设月台,此处是嘉庆,道光,咸丰骑马射箭处。 正觉寺:是绮春园最大佛寺,是圆明三园中唯一一组保存至今的建筑(当时留下十余间破旧屋宇)。 1985年冬,整修园中山形水系,至次年5月完成。修建了园路和桥涵,清整了古建基址,并进行绿化美化。陆续修复了新宫门、鉴碧亭、浩然亭、仙人承露台等景点。 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会开放。新宫门坐北朝南,位于绮春园东南角。新宫门面阔五楹,为卷棚歇山顶式,门檐下悬有乾隆帝御书“绮春园”三字匾额。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不是以前圆明园的南门,而是绮春园的南门,以前它叫迎晖门。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9
00:00 / 07: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1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8
00:00 / 09: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5
北京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占地3.5平方千米,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被誉为“万园之园”。 历史沿革: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皇帝为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修建的赐园。 雍正继位后,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将其作为皇帝处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使之成为兼具宫廷和园林功能的皇家园林。 乾隆年间,圆明园迎来了大规模的扩建和完善,修建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建筑,如西洋楼景区,使圆明园的规模和艺术水平达到了鼎盛。 嘉庆、道光、咸丰时期,虽然国势逐渐衰落,但仍对圆明园进行了一些修缮和增建。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大肆抢劫圆明园中的珍宝,并纵火焚烧,使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再次遭到破坏,残存的建筑和古树几乎被彻底摧毁。 现状与保护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多年的保护和整修,园内的部分景观得到了恢复,如西洋楼、大水法等。 圆明园遗址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承载着中国近代史上的伤痛和教训。 圆明园见证了清朝的兴衰和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圆明园#圆明园#圆明园遗址#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北京#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9: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