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最近刷到不少采访:工地上、路边摊、出租屋门口,采访者问农民工“挣多少、累不累、家里几个娃”,有人一口咬定“没儿子不行”。评论区立刻开骂:“你还是累得轻”“你的认知配得上你的苦难”。这些话看似正义,其实是在把结构性困境,压扁成个体的道德问题。 老一辈不是活该“落后”。他们的成长环境里,家庭几乎就是唯一可依靠的养老保险;“传宗接代”的朴素计算,本质是对晚年安全感的焦虑。即便智能手机普及,信息也没有自动变成“认知”。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刚过一半;整体网民虽近11亿,但“银发族”的触网仍在补课中——这意味着很多人直到近几年才真正接入信息社会,更别说有闲有力去辨别、去学习。 把镜头再拉近到“口袋的现实”。国家层面这两年连续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往上抬,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再提高20元,但不少省份的最低标准仍只有“百元出头”;而北京等大城市因为有地方性补贴,新纳入待遇人员基础养老金已经接近“千元线”,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再看一笔“夏天才开得起”的账:以北京居民一档电价0.4883元/度估算,家里一台小匹数变频空调,夏天每天开8–12小时,一个月电费大约70–200元(只算空调,不含冰箱、热水器)。对拿着“百来块”基础养老金的老人而言,这就是把凉气掰着指头用的现实。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骂醒谁”,而在于给出可行的替代方案: 让养老更可负担——继续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各地补贴的下限,缩小地区差距,完善长期护理与个人养老金制度,让“靠制度心安”替代“靠儿子心安”。 让教育与信息可获得——面向县乡持续做数字素养与性别平等的公共教育,把“看见女性劳动的价值”写进制度与舆论。 让女性的付出被制度化回报——在用工、保险、育儿与赡养政策上,减少“把家庭成本转嫁给女性”的隐性机制。 与其说“他们配得上苦难”,不如承认:他们被时代所欠。把错归给观念很容易,把责任落实到制度很难。但只有后者,才能真正松开那副枷锁。#养老 #重男轻女 #黑眼圈诊疗室 #养老金 #社保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6: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12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6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7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0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0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09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