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5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1
曾国藩说:竹如言:“交情有天有人,凡事皆然。”然人定亦可胜天,不可以适然者委之于数。如知人之哲、友朋之投契、君臣之遇合,本有定分,然亦可以积诚而致之。故曰:“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吴廷栋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情,有天意安排的成分,也有人为努力的成分,世间所有事其实都是这样。” 然而,人的主观努力也能战胜天意,不能把那些偶然发生的情况,都归结于 “命中注定”。就像善于识别人才的明智、朋友间的心意相合、君主与臣子的相遇相知,这些事情固然有 “命中注定的缘分” 在里面,但也可以通过积累诚意来应验。所以说:“凡事虽有天命的影响,但也有人心的因素在其中,君子不会把一切都归结为天命。” 曾国藩引用此句时,正处于他 “重人为、轻宿命” 的人生阶段,此时他33 岁左右,官居五品,仕途上升期,尚未经历后期重大挫折,强调“人定胜天” 的信念:曾国藩晚年因经历太多人力无法掌控的挫折,如战场惨败、亲友离世,开始强调 “敬命”,但即便如此,他也未否定 “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只是将 “不谓命” 从 “人定可胜天”,调整为听天命的基础上尽量努力,“尽人事以听天,吾惟日日谨慎而已”。#曾国藩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Ambrosius1周前
资治通鉴:利益威信与服从是权力博弈的本质 晋愍帝诏令诸将出兵却无人响应,深刻揭示权力运作的真相:任何指令都须回答“凭什么听你的”。真正有效的领导力基于三大支柱:以德服人,令人心服口服;以利诱人,提供足够利益驱动;以威慑人,施加不可忽视的压力。 历史与现实皆表明,空洞名分和道德说教难以令人服从。成功的领导者懂得以实力和利益换取合作,而非指望他人无偿牺牲。人际交往和职场管理中,唯有明确“凭什么”,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协同与执行。 资治通鉴是历史智慧的宝库,有王朝兴衰,有人物沉浮;能观古人政治韬略,学为人处世之道,悟传统文化之美;虽时代变迁,其智慧永不褪色,可启迪思维,鉴古知今,让我们的人生走得更稳更远。学资治通鉴,明往昔兴衰之理;用历史经验,谋今朝兴替之方。大家好,欢迎收看上神语录,资治通鉴系列。 公元313年,西晋最后一任皇帝晋愍帝登基后发布了一道看似雄心勃勃的诏令:命司马睿率兵二十万赴洛阳,司马保领三十万军驻长安,王浚与刘琨合兵三十万攻平阳。表面上看,这是一份详尽的战略部署;实质上,这是一纸无人执行的空文。这道诏书背后,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权力博弈真相:任何命令的执行,都需要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凭什么"? 纵观历史,任何成功的权力运作都必须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以德服人、以利诱人、以威慑人。德是让人心服口服的威望,利是让人主动追逐的奖赏,威是让人不得不从的压力。晋愍帝的诏书三者皆缺,自然无人响应。 司马保虽在长安附近,但拥兵自重,对保卫皇室兴趣寥寥;王浚怀揣帝王梦,早已不再效忠晋室;刘琨自身难保,依靠拓跋鲜卑才能立足;司马睿偏安东南,正暗中经营自己的势力范围,对救援皇室毫无兴趣。每个将领都在算计:执行这道命令对我有什么好处?违背命令又会有什么后果?#资治通鉴 #抖音二创激励计划 #热点新闻事件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18
00:00 / 06: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43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16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2
00:00 / 06: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4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50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4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9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