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满脸脓包,面相丑陋,为什么深得慈禧太后的喜欢?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进宫后由慈禧赐名李莲英。由于从小家境贫寒,为了不被饿死,被迫成为一名太监入宫。刚开始李莲英只不过是宫中打杂的小太监,在宫中默默无闻十几年,之后靠阿谀奉承,着给慈禧梳头上位,最终成为清末最有权势的太监,官居二品。 通过历史真实照片我们可以看出,李莲英并不像清宫剧里演的那样英俊,他满脸脓包,相貌丑陋,却与慈禧相伴近53年,深得慈禧的信赖与赏识。 李莲英能成为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最主要因为李莲英不仅能干、会伺候人、情商高、有智慧;他还得聪明机灵,处世圆滑,低调会做人。可以说,李莲英满足了慈禧对太监的所有幻想。 慈禧虽然是晚清权力最高掌控者,但同时她又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人,而李莲英非常懂慈禧的需求,拍马屁功夫炉火纯青,处处拿捏慈禧的喜好。 比如,晚年慈禧喜欢打扮成各种人物照相,李莲英就满足慈禧的特殊癖好,装扮成慈禧喜欢的人物一起照相。 再比如,有次慈禧逛颐和园时,突然善心大发,把颐和园的鸟笼全部打开让鸟儿回归大自然,放它们自由。 然而,那鸟儿飞出去不到一分钟又飞回来了,这时李莲英就高声大喊,“老佛爷真是洪福齐天,连鸟儿都舍不得飞走了”。慈禧一听,高兴的合不拢嘴,大大赏赐了李莲英。 实际上,这些鸟儿早就被李莲英提前训练好的,并且饿了好几顿,它们看见鸟食,立马会飞回来。可以说,李莲英在讨好慈禧这件事,方法非常多,甚至挖空了心思。 最重要的,安德海的前车之鉴让李莲英很受教,他处处以安德海为界,从不冒头。 晚年的慈禧对李莲英已经超越了主仆关系,他们更像是两个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伴,李莲英长得丑并不要紧,慈禧看中的是他的内在,更是他阿谀奉承给慈禧带来的享受感。#李莲英 #慈禧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的那些事 #晚清历史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87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他是清末宫廷最特殊的存在,从河间府一个贫苦家庭的孩童,到慈禧太后身边权倾朝野的“九千岁”,李莲英的一生,是一部清末宫廷权力变迁的缩影。 7岁净身入宫,他凭着远超同龄人的察言观色与谨慎细致,从最低等的洒扫太监做起,一步步走进权力核心。不同于安德海的张扬跋扈,李莲英深谙“事上以敬,事下以宽”的生存之道——他能记住慈禧随口提过的喜好,能在朝堂重臣与后宫妃嫔间维持微妙平衡,更能在慈禧情绪起伏时,用最妥帖的话语化解僵局,这份“会来事”的本事,让他成为慈禧身边近50年的“解语花”,也是清朝唯一一位被授予“二品顶戴”的太监,打破了“太监品级不得过四品”的祖制。 他曾随慈禧西巡,在兵荒马乱中贴身护驾;也曾在光绪被软禁时,悄悄送去暖炉与吃食,在冰冷的皇权斗争里留过一丝人情温度。但权力的光环下,是数不尽的争议——有人说他收受贿赂、干预朝政,是慈禧的“爪牙”;也有人说他始终恪守太监本分,从未真正触碰权力底线。 1908年慈禧去世,李莲英主动请求退休,将历年所得赏赐悉数上交,带着一身谨慎离开了生活52年的皇宫。1911年,这位见证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变迁的老太监悄然病逝,死后却留下千古谜团——陵墓被挖开时,棺木中只有头颅与衣物,躯体不知所踪,一如他的一生,在历史的光影里,一半是权势的传奇,一半是未解的隐秘。#林国旭#科普#清朝#李莲英 #科普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14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2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19: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2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