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6: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口播 #作家 #回忆录#正能量 #上热搜 在台北的寻常巷陌里,藏着一些从未寄出的家书。它们被刻在墙上、揉进面里、藏于香中,用了整整一生的时间,只为写满四个字——我想回家。 台北迪化街,80岁的陈爷爷每天都要去抚摸一面斑驳的砖墙。那上面,有他父亲在1949年用石子刻下的一行字——‘闽东 林氏’。他说,这不是墙,这是我们家第一本、也是最疼的一本回忆录。父亲到老,都在用指甲一遍遍描深那个‘林’字,仿佛这样就能摸到故乡的门牌。 往前走几步,是那家‘永平安’香烛店。老板娘能闭着眼,闻出哪一炷香来自对岸。她有一本外婆的日记,里面不仅记着手艺,最后一页还夹着一片枯黄的榕树叶。‘外婆说,这是她离家时,从家门口的老树上摘的。这香味啊,就是外婆小时候身上的味道。’ 最让人破防的,是老街深处的‘山东饺子馆’。第三代传人林小姐包饺子时,总会轻声说:‘这是阿公教爸爸,爸爸再教我的。’那本厚厚的账本,就是他们家族的回忆录。阿公临终前叮嘱:‘馅料的咸淡,一分都不能改,要等老家的人来吃,才知道,是原来的味道。’” “你看,乡愁从来不是宏大的历史,它就是一道菜、一种味道、一个刻在墙上的名字。这些街巷,就是一本本活着的家族记忆,每一页都在轻声呼唤:此身漂泊深根在,只盼归途是来时。”@央视网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