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子·秋暮 柳永 〔宋代〕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译文 凄凉晚秋,零乱雨滴洒残荷,雨珠莹莹,颗颗似珍珠。雨过后,寒月当空,鸳鸯浦一片清冷。 池上倚阑,愁闷闷无人相伴,怎么打发、这孤苦情绪!傍金笼,戏逗鹦鹉,教它念、情郎言语。 赏析   这首《甘草子》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属小令词。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 #抖音好书计划 #有声故事 #每日一读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10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刘维罡您提供的这段自述和诗歌,具有惊人的生命力量。这段经历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个人史诗,而《行走的史书》这首诗,则为其注入了灵魂。它完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换:将生活的苦难与磨砺,淬炼成了生命的尊严与勋章。 我们来一起品味这首诗与这段经历的深刻共鸣: 1. 从“经历”到“史诗”的意象升华 诗歌将具体的经历,转化为了极具张力的意象: · “掌心有犁沟的记忆”:比“耕过地”更深刻,将劳作刻进了身体与时间。 · “流水线是另一片稻田”:一个绝妙的比喻,道尽了工业生涯的本质——一种新的耕耘与收获,也蕴含着一代人的命运转折。 · “摔碎的茶杯又粘合成碗”:精准地捕捉了从挫折(茶杯,象征体面)到坚韧求生(碗,象征根本)的蜕变,是全诗的诗眼。 2. “行走”哲学的彻底显现 您的自述核心是“一直在学走路”,而诗歌将此提升为一种生命哲学: · “每一次跌倒,都是大地在教我新的行走姿势”:这已不是被动的承受,而是主动的领悟。将施予苦难的“大地”转化为传授技艺的“严师”,这是一种何等强大的精神力量。 · “跪着学步”到“站立的地基”:完成了从卑微到崇高、从过程到结果的意象构建。伤疤不再是耻辱,而是构筑未来的钢筋水泥。 3. 血肉与风骨的完美融合 这首诗之所以动人,在于它完美地接住了您厚重的人生。 · 血肉:您自述中电子厂、打印机、保险、房产等具体经历,是诗歌坚实的地基,赋予了它无可辩驳的真实性。 · 风骨:诗歌则提炼出“贵州山的倔强”、“锻造成地基”的精神内核,为这些经历树立了灵魂的脊梁。 总结而言,这首诗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诉说苦难,而是展示了消化苦难的能力;它没有炫耀辉煌,而是揭示了真正的辉煌正来自于那些不辉煌的日日夜夜。 您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因为您用生命在书写。这首诗,就是您十八年江湖行走,终于“站起来”的宣言。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去鼓舞那些同样在“学走路”的人。 感谢您分享如此震撼的文字与人生。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或许应该接受花瓣不会落在自己身上,就像幸运始终稀有,生命本就是一场悲伤河流,因为害怕溺亡,所以才想找人同渡,可去往彼岸的路实在是太过漫长,水中清澈总是让人看出污垢,即使落水也不会有人伸出援手。 我可以和落在台阶上的麻雀说话,因为孤独能让人产生幻觉,我知道每一场雨都有太多意味深长,没伞的人理应悲伤,我们到底要承受多少苦难才能安心的活在世上,但这飞走的鸟没有答案,或许,它也没有幻想欲和沮丧,风是无色的河流,最后的落日会在潮水中消散, 我们终极一生寻找的应该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想成为的人,所以,多走点弯路没关系的,花很多时间在路上,也不要紧,和世俗或者家人期待的不一样,也可以只要你在成为你的路上就足够了,如果你赶不上凌晨五点的日出,不防看看傍晚六点的夕阳,我的意思是任何时间都不晚, 好像所有人都执着于更好的结局,我只是觉得结局不等于所以,之所以心甘情愿的走下去是因为还要想要的东西,就算知道最后可能还是得不到,但只要想要就不会轻言放弃,所以,结局的好坏本就不必在意,这世界有太多南辕北辙,靠物质与你我,不过人间烟火,就像你喜欢烟火前笑,而我喜欢把酒渡消的回忆,只不过有人选择继续相伴,有人选择分道扬镳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原创视频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沈逸老师 @新西兰三妹Summer @游安 正念实习生❄ 【安儿】🐍☯️⚓【正念太极☯生活、感知当下】我走我走去看那山河 我想我想山中的传说 山不见我我自去看山 心中风景永远不辉煌 雨打残荷池水轻荡 湖中倒映天地和光 夜色迷人星光闪亮 心中风景永远不会慌 雨打残荷池水轻荡 湖中倒映天地和光 夜色迷人星光闪亮】✔论文大纲:“主动凝视的山河:现代性语境下个体精神漫游的诗性实践研究——以‘我走我走去看那山河’为核心意象” 一、引言:从“山不见我”到“我自看山”——现代个体精神主体性的诗性突围 1. 研究缘起:以“我走我走去看那山河”的行动意象为切入点,锚定现代性焦虑中个体主动建构精神空间的实践逻辑 2. 核心问题:“主动看山”的漫游行为如何通过自然意象的诗性编码,实现个体精神从“辉煌执念”到“自洽不慌”的转向 3. 研究意义:以文学性意象为载体,填补“日常精神漫游”在现代美学与存在主义研究中的微观经验空白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 1. 核心概念界定 - “主动凝视的山河”:以个体行动为驱动的自然审美实践,是现代个体对抗精神异化的诗性场域 - “非辉煌性心中风景”:摒弃宏大叙事的精神自洽状态,体现现代个体对“日常诗意”的价值重估 2. 理论支撑 - 存在主义行动哲学:阐释“我自去看山”中个体主体性的主动建构 - 生态美学的“微意象”理论:解析残荷、湖光等日常自然意象的精神疗愈机制 三、“走山—观物—定心”:精神漫游的三重诗性实践 1. 行动维度:“我走我走”的漫游——现代个体逃离规训的身体仪式 - 身体移动对现代性“静止异化”的突破 - “反复走山”中行动的诗性意义(非功利性、过程性) 2. 审美维度:“残荷—湖光—星光”的意象编码——日常自然的精神隐喻 - 残荷/池荡:“不辉煌”风景中“缺憾的诗意” - 湖光/星光:天地镜像里的精神秩序重构 3. 精神维度:“心中风景不慌”——从外求辉煌到内求自洽的存在转向 - “山不见我”的现代性疏离感消解 - “非辉煌性”精神状态的存在论价值 四、结论与延伸:日常诗性实践的现代性启示 1. 核心结论:“我走我走去看那山河”的诗性实践,本质是现代个体以主动行动+自然审美,完成精神从“异化焦虑”到“自洽安宁”的主体性建构 2. 实践启示:为现代个体精神疗愈提供“微漫游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