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何玉7月前
# 315 # 315的前世今生#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何老师讲消保# 消费者权益保护基础知识# 315的历史沿革1962年3月15日,肯尼迪向国会提交《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消费者四项权利”: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索赔权。 21年后的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将这一天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场始于美国的星星之火,终于燎原至全球。消费者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跨国协作的同盟军。在中国,1984年成立的消费者协会迅速加入,将"维权"二字刻入国民记忆,也为日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奠定了基础。 自1991年央视播出3.15晚会以来,这一节日在中国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每年此时,数亿人屏息凝神:被曝光的银行乱收费、保险理赔难、金融APP大数据杀熟……每一个案例都是一记警钟,提醒着银行从业者与金融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脆弱与珍贵。 今天的3.15,早已超越简单的"打假"。当银行客户通过线上平台参与"金融产品评测",当普通储户在网点学会辨别复杂的理财条款,当银行员工用AI技术优化客户风险评估——3月15日的故事早已不是单向的维权,而是一场银行与客户共同参与的金融生态共建。正如2025年的3.15主题"共筑满意金融消费"所昭示:最好的保护,是让每个银行员工成为消费者权益的守护者,让每个金融消费者成为规则的共谋者。 从肯尼迪的四项权利到今天的金融消费者8大权益,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不应是冰冷的数字与合同,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透明公正基础上的长期伙伴关系。金融消费者的尊严,永远在向前延伸的路上,而银行员工则是这条路上最重要的同行者。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
日雾偶3月前
更正一下不是12点是10点 1.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第20条) 问题:未提前公告抽卡价格从300→400的调整,玩家仅在更新后才发现涨价。 法律依据:经营者应明码标价,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服务信息。 2. 涉嫌虚假宣传(违反《广告法》第4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 问题:宣传“刹那”卡牌数值高,但实际强度需叠卡(五花/六花)才能体现,普通玩家难以达到宣传效果。 法律依据:禁止虚假或误导性宣传,不得隐瞒商品关键使用条件。 3. 变相诱导消费(违反《网络游戏管理办法》第18条) 问题:密集排期+涨价+数值绑定高叠卡,构成“逼氪”嫌疑。 法律依据:网络游戏运营不得设置诱导性高额消费机制。 4. 未履行合规运营义务(违反《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的通知》) 问题:抽卡概率、价格调整未提前公示,且未提供补救措施。 法律依据:游戏厂商需公示概率及变动,保障玩家公平权益。 根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有权知晓所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并获得价格合理的交易条件。游戏抽卡价格变化且未通知玩家,违反了消费者知情权。若玩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按原价付费抽卡,而后才发现价格上涨,会使玩家遭受经济损失,违背了公平交易权 违反《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虚拟道具价格调整需提前公告,未履行则属违规违反 #活久见 #游戏维权#世界之外#消费者权益#乙女游戏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