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秋词二首》刘禹锡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有开始降下白霜;满树的树叶现在已经有红有黄。 试着登上高楼,那清冷的秋意直透骨髓,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浮若狂。 注释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一作“横”。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深红:指红叶。 浅黄:指枯叶。 入骨:犹刺骨。 嗾 sǒu :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 简析 《秋词二首》是一组七言绝句,为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通过咏物、咏景赞颂了秋天的美好,表现了其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这组诗运用鲜明的艺术形象,巧妙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诗中直抒胸臆、境界开阔,既富含哲理之意蕴,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古诗词 #每天学习一点点 #诗词 #诗词名句赏析 #国学文化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6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8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这首《水调歌头》以“生平落落”起笔,将积郁的心事与孤峭的心境熔铸于词间,读来如见孤灯下拍栏长叹的身影,满纸皆是沉郁顿挫的悲怀。 上阕开篇“生平何落落,一时难收宽”,直抒胸臆写人生的寂寥:一生行事磊落却境遇疏阔,心头的郁结片刻难舒。“名区偶有微瞥,桑下几曾见”,写遍历名地却只是匆匆一瞥,连“桑下三宿”的暂留都难得,既见行旅的漂泊,也藏着对归属感的渴求——世间繁华纵有,却无一处能安放这颗孤心。 “欲书幽邃无笔,却道风霜寡言,只栏杆拍遍”,层层递进写愁之深:想将深藏的幽思写下,却找不到合适的笔墨;想说尽经受过的风霜,却又默然无语,唯有一遍遍拍打着栏杆,将万千心事寄于无言的动作。“拍遍”二字,见出内心的焦灼与无处宣泄的愤懑,如稼轩“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孤愤,却更添几分幽微。“倩何人唤取,泪落待独看”,收束上阕:想请谁来共诉,终究还是独自垂泪,任泪水滑落时,唯有自己凝望这凄凉,那份孤独如深潭,无人能渡。 下阕以“愁愁愁,书不尽,明朝还”起笔,叠用“愁”字,如声声叹息,点出愁绪的绵延不绝——纵是写尽,明日依旧会重来。“生来长伴,熬煞苍心与悴颜”,道尽与愁共生的苦:仿佛生来便与愁为伴,熬得一颗心苍老,一张脸憔悴,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消磨,触目惊心。 “泪挂重霄欲雨,风扫阶庭月寒,如何使人堪?”以景衬愁之烈:泪水仿佛挂在高空,将要化作雨落下;寒风扫过阶庭,月色透着寒意,这般凄清景象,怎让人承受得住?“欲雨”的泪、“月寒”的风,将内心的悲苦外化为天地的萧瑟,人与境相融,满纸皆寒。 末句“须臾不入梦,蜡炬伤肝胆”,写至深夜的孤苦:片刻间难以入梦,唯有蜡烛陪着自己,烛火摇曳如泣,仿佛也在为这颗肝胆俱裂的心感伤。以蜡炬作伴,更显人的孤寂,而“伤肝胆”三字,将愁的痛彻心扉写到极致,余韵如残烛微光,在暗夜中摇曳,挥之不去。 全词从生平的落落,到无处倾诉的孤,再到与愁为伴的苦,层层铺展,却无一处矫饰。上阕的“拍遍栏杆”与下阕的“蜡炬伤肝”,将无形的愁绪化作可感的动作与景象,让那份孤愤与悲戚如在眼前。序中“旧时杂笔,新添上阙”,更见这份愁绪非一时兴起,而是积年累月的沉郁,读来只觉满心凄然,却又被那份直面悲苦的坦诚所动。 #生命 #诗词 #灵魂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