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3
00:00 / 0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17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
00:00 / 04: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8: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妙招74:农村三资管理2025年四大变化 三资管理,是指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 大家好,我是水滴学院聂颖超。 农村集体权益,关系到每一位集体成员。这些集体成员包括:在本村出生且户籍未迁出的人员、与本村村民结婚并迁入户籍的人员、本村村民依法收养并迁入户籍的子女、因政策或其他合法原因迁入本村户籍的人员等。 2025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会有哪些变化呢? 小聂老师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法律基础更加强化。 自2025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施行。此法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组织原则、职能职责、特别法人地位及监管部门等,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同时,新法还吸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参考司法实践和地方立法,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定义、确认、退出及丧失规则,保障了成员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妇女的平等权益,并规定了对侵害成员权益行为的监督和救济措施。 其二,管理制度更加具体。 农村集体资产包括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新法规定,要对这些资产分别依法进行管理。集体经营性财产的收益权可以量化到成员,作为参与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 同时,新法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财务公开、财务报告制度及审计监督,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公开透明,接受成员监督。 此外,新法还确定了集体收益分配的原则、顺序和规范,保障了成员的收益权。 其三,实施策略更加“接地气”。 比如,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金、资产、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动态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再比如,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支持等方面,对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作了原则规定,助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集体成员通过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等机构参与集体事务的决策和监督,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其四,实际成效更加显著。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强化,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村干部贪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可以提高村民的法治监督意识,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基础。 本期微课仅供参考,感谢收看, 欢迎关注订阅本频道,下期再见! #水滴学院 #三资管理 #村霸覆灭记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集体经济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1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
00:00 / 03: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36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创作灵感 湖北"三资三化"爆火:荒地变3亿现金?关键要看这笔钱花在哪 最近湖北提出的"国有资源资产化、国有资产证券化、国有资金杠杆化"火了,有人说这是把荒地变现金的魔法,也有人担心藏着看不见的风险。先明确:这不是传言,而是湖北省2025年正式印发的改革方案核心内容,目标是激活沉睡的国有"三资"——但所有人最关心的,从来不是"能不能变出钱",而是"变来的钱能不能用对地方"。 先搞懂最关键的资产化到底是什么。就像大家说的,村里一块闲置荒地,以前只是"看得见摸不着"的资源,通过专业评估确权后标出5亿价值,这就完成了从资源到资产的跨越。把这5亿资产注入城投公司,报表上就多了5亿土地储备,凭这个就能从银行贷出3亿现金——这波操作让"死资源"变成了"活资金",正是资产化的典型路径。但恰恰在"评估多少""贷来的钱投去哪"这些关键环节,一旦不透明,就可能埋下腐败的种子。 这种改革对国家和普通人的影响,藏着两面性,而透明度正是平衡的关键。 对国家而言,这是场"资产唤醒运动",但也是对监管的大考。湖北明确要盘活矿产、土地、数据等六类资源,以及股权、特许经营权等五类资产。就像四川巴中把零散集体土地交给国有平台整合入市,39亩地就让村集体多赚360万,还带动了产业发展;泉州通过人大"全闭环"监督,推动古城2844宗国有资产整合改造,实实在在为文旅发展赋能 。这些成功案例的核心,都是"账本公开、去向明确"。但反过来看,中央纪委监委网站披露的案例更值得警惕:有的干部盲目上马项目导致资产长期闲置,有的在处置资产时违规操作、利益输送,更有甚者对露天堆放的物资不管不顾,直到全部丢失都无人问津 。这些教训都在说:没有透明的监督,"唤醒资产"很可能变成"鲸吞资产"。 对普通人来说,机遇和风险的边界,就藏在"公开栏"里。好的一面是,闲置资源盘活后能带动就业,但要警惕三个"不透明的坑":一是评估不透明可能导致利益受损,要是5亿的地实际只值3亿,杠杆撬动的就不是发展而是泡沫;二是去向不透明可能偏离民生,要是本应用于学校、医院的资金,悄悄流向了政绩工程,普通人就成了"被架空的受益者";对我们来说,既要看懂这波改革带来的发展机会,更要盯紧资源变现后的每一笔收益——是不是用在了孩子的学校、老人的医院、家门口的马路?毕竟,荒地变现金从来不是终点,让每一分现金都变成看得见的民生改善,才是这场改革最该有的样子。而这一切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