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周前
#人间烟火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事情,但最终的结果要顺其自然,接受命运的安排。面对一件事,“尽人事”是必须守住的底线,该付出的努力不偷懒,能争取的机会不放弃,哪怕前路难行,也拼尽全力去尝试。这份“全力以赴”,不是为了强求结果,而是为了不给自己留当初再努力点就好了的遗憾,是对自己能力与心意的成全。可生活总有不可控的变量,时机、环境、他人的选择,这些都不是单靠努力就能改变。这时“听天命”就成了心态的缓冲。若结果如意,便心怀感恩;若事与愿违,也能坦然面对,不困于失败、不怨天尤人。宁可湿衣,不可乱步。宁愿衣服被打湿,也不能打乱行走的节奏。衣服湿了可以烘干,是一时的不便;可步伐乱了,轻则磕绊跌倒,重则偏离方向,甚至引发更糟的后果。 就像遇到突发状况时,若因慌张打乱原有计划,盲目行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让局面更复杂;但只要稳住节奏,保持冷静,哪怕承受一点小损失,也能慢慢理清思路,找到结局问题的办法。生活里的意外与困难常有,重要的不是避免所有损失,而是守住内心的秩序与行动的章法。不被一时的慌乱裹挟,不因暂时的麻烦乱了步调,才能在困境中稳步前行,把损失降到最低,最终走出难题。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真正的尊重从不在学问领域的大小,而在是否有真才实学。哪怕是看似细微的技能,只要有人精通,便值得以其为师。世间学问本无高低之分,研究星辰大海是学问,掌握修修补补的手艺也是学问;精通治国理政是能力,擅长烹饪调味也是能力。那些在某一领域深耕的人,无论领域大小,都付出了时间与心血,他们的专长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在为生活或社会添砖加瓦,这份“能”本就该被尊重。 最怕的是陷入领域优越感,觉得自己钻研的是大学问,便轻视他人的小技能。无论在哪个领域,把事做精、把能练强,便是值得尊敬的“能者”;懂得向每一位“能者”学习,才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人见利而不见害, 鱼见食而不见钩。人们往往只看到利益,而看不到潜在的危险;鱼儿只看到食物,而看不到隐藏的鱼钩。生活里的诱惑从不缺,人也常被眼前的利益吸引,忽略了背后潜伏的风险。可这些利益的背后,往往藏着看不见的代价,可能是信用的损耗,可能是未来的隐患,甚至是违法的风险。就像鱼儿为了一口食,最终可能沦为渔人的囊中之物;人若只贪眼前利,也容易在短视中栽了跟头,付出比利益更大的代价。别被一时的诱惑冲昏头脑,遇到好处时多一分警惕,多想想背后的因果。唯有看清利益与风险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很难。我们终究无法真正经历任何一个人的人生,哪怕是你深爱的伴侣,哪怕你拼尽全力想去贴近他的心,也总会发现,有些地方始终无法触及,有些情绪终究难以完全理解。 换位思考,往往建立在道德底线较高、内心丰盈的人身上。一个人只有自身具备足够的兼容性,才有余力去真正体谅他人的处境。相反,若一个人连自己的生活都捉襟见肘,光是“让自己好过一点”就已经耗尽了全部力气,又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去顾及别人的感受? 更重要的是,换位思考需要两个人共同建立这种意识。它不该是单方面的付出与迁就。如果一段关系中,始终只有一个人在努力理解、在退让、在换位,那么久而久之,这个人也会累的。他会像一直踮着脚去爱,终究会酸、会疼、会撑不下去。 关系的维系,从来不是靠一方的委曲求全,而是双向的看见与回应。真正的靠近,不是要把彼此绑成一个人,而是在两个独立的世界之间,搭一座桥——你愿意走过去,他也愿意迎过来。你不必完全活成他的样子,他却能读懂你的辛苦;他不必放弃自己的立场,你却能看到他的脆弱。 我们都在学习如何更好地爱人,也在学习如何被爱。或许完美的理解并不存在,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不做那个让伴侣一直踮着脚去够的人。彼此都落地,都真实,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走得稳,也走得远。 #换位思考
00:00 / 05: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