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河南小村庄十几年的变与不变 #春节 #过年 #回乡见闻 #思乡 #村庄 春节回乡见闻:一个小村庄十几年的变与不变 腊月27,村里还是冷冷清清,没有过年的气息。 腊月28,过年的前一天,村里的年轻人陆陆续续返回村里,道路两旁停满了车辆,什么样的车什么价格的车都有,甚至在大年初一这天,村里的主干道都会堵车。在我小时候,都不敢梦想会有自己的一辆汽车,而现在,基本上家家都有。 村里的老人看到你还是很热情,呼喊着你儿时的乳名,问你啥时候回来的,在家能待上几天,但你会发现,这些认识你的老人越来越少。嫁来的新媳妇,路上玩耍的儿童像看到陌生人一样看着你。可是,小时候,我连狗是谁家的都能一清二楚。 距离村里三公里就是乡里,也就是周边村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逢农历4、9便会自发形成集市,已经几十年没变。在集市上几乎可以买到过年期间需要的一切,蔬菜、零食、肉蛋奶等等。临近过年的集市夹杂了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和出生在这里后来离开家乡,过年才从外地回来的人们,普通话夹杂着老家话,讨价还价夹杂着久别重逢的问候。 家里老人还是保留着十几年前的过年传统,会在春节前几天蒸包子、炸丸子煮肉;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家庭已经逐渐丧失这个传统,物资不再贫乏,购物又十分便利,不会像以前在年前囤积很多。 腊月二十八下午村里家家户户就开始贴对联,在腊月29除夕这天中午在家里团聚吃团圆饭,而除夕晚上早早吃过晚饭饺子,则会找到各自年龄段的发小朋友去聚餐喝酒。初一一大早便要早早起床去给长辈老人磕头拜年,年也就这样过去了。 初四开始,村里的年轻人就开始陆陆续续离开,村里又开始变得冷清,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 明明我的根是在这里,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可是长大后我却离开了这里,可是那些新的枝丫却不认识我。好像我才是真正的年兽,鞭炮响起,我便来,鞭炮停时,我便走。 为了离开这里,我用了近18年,随着年龄变大,却对故乡的眷恋愈发深沉。 18岁时踏上火车,离开家乡,我没有意识到,从此故乡变异乡,我与故乡的交集仅剩下春节这匆忙的几天,再无冬夏和春秋。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