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仅有107件的汝瓷 带你揭秘那独有的天青色 汝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独特的青瓷著称于世。汝窑的产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一带,这一地区历史上属于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的烧制技艺大约始于北宋中期,至北宋晚期达到鼎盛,南宋以后逐渐衰落。   汝窑瓷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釉色**:汝窑瓷器以天青色为主,这种颜色淡雅柔和,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誉。此外,还有豆青、卵白等颜色,但都以青色系为主。   2. **造型**:汝窑瓷器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多为碗、盘、瓶、洗等日常用具,也有少量的文房四宝等艺术品。   3. **开片**:汝窑瓷器表面常有细密的裂纹,称为“开片”,这是由于胎体与釉料热膨胀系数不同,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现象。这些裂纹有的如冰裂,有的如蟹爪,形态各异,增加了瓷器的艺术美感。   4. **胎质**:汝窑瓷器的胎体较薄,质地细腻,呈灰白色或浅灰色,手感温润如玉。   5. **装饰**:汝窑瓷器大多不施加过多的装饰,以素面为主,偶有刻花、划花等简单装饰,追求的是自然之美。   汝窑因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传世的汝窑真品极为稀少,每一件都堪称国宝级文物,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博物馆 #汝窑 #宋瓷 #上海博物馆 #器物之美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5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1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五大名窑为什么没有景德镇瓷器? 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却没有景德镇瓷器,很多人奇怪,景德镇的瓷器在宋代的时候都排不进前五?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要了解这个疑问,首先我们得看一下五大名窑这个概念的出处啊 五大名窑的排名是由明代礼部尚书吕震在《宣德鼎彝谱》中提出的‌。吕震在书中提到:“内府所藏者,柴、汝、官、哥、钧、定”,加了一个柴窑,这是宋名窑最早的记述‌,但这个排名第一的柴窑由于从没有人见过它的瓷器,所以最终还是被剔除出名单‌。你看直接就被剔除了,因此你看五大名窑的评选标准其实也没那么严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这算是其中一个原因, 其次,从当时景德镇所处的市场环境看,当然那时候不叫景德镇,而叫昌南,当时在青瓷雄霸天下的时候昌南在当时其实只能算是小弟一枚,昌南跟风做过青瓷也做过白瓷,但是跟风模仿确实不太有出路,我们知道宋朝时几个官窑口大量的产青瓷,昌南根本吃不上宫廷供奉,而白瓷不是市场主流,况且还被定窑占了这个山头,想做黑瓷呢,出门右拐又是吉州窑,人家手里还握着好几个专利呢,所以昌南在宋朝的时候有点夹缝里求生存的感觉,那没排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以上两点就非常能说明问题了。 #景德镇 #五大名窑 #生活美学 @抖音文创 @抖音小助手 @抖音创作者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五大名窑为什么没有景德镇瓷器? 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却没有景德镇瓷器,很多人奇怪,景德镇的瓷器在宋代的时候都排不进前五? 那后来它是怎么越来越有名的呢?要想活出自己,打出自己的品牌,必须要创新呀,这个事情放在古代也一样,当时呢,旁边的吉州窑很讨巧的用黑釉仿珍贵的玳瑁烧制瓷器,做的市场非常好,那昌南就发现了这点,它就想,为什么不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也仿个稀有贵重的品类,转头卖给大众市场呢,就顺着这个思路,昌南看上了玉器,玉器从上古的殷商时期就是身份的象征,只有王侯贵族才能用,而且玉器的颜色是鉴于昌南的青瓷和白瓷之间,所以只要稍稍改动一下釉色配方,就能烧制出类似玉器的瓷器,就是我们的青白瓷,于是一个新的高仿品类就出来了,民间百姓也可以消费的起,就连皇帝也很喜欢,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喜欢到亲自赐名年号“景德”,在《昌南历记》记载,“有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献于朝廷。”也就是因为这次进献朝廷,宋真宗大爱,随即本朝的景德年号赐予昌南,千年瓷都由此命名,改了名字后的景德镇换了风水一路风生水起,从青白瓷开始发力,迅速在宋朝占据一席之地,但依旧没有达到顶峰,什么时候达到顶峰的呢?直到后来在元朝朝再次升级发展出了青花,釉里红,明朝设立了御窑厂,才吃到了宫廷的供奉,最终才成就了瓷器的霸主地位。 所以五大名窑为什么没有景德镇瓷器,你明白了吗? #景德镇 #五大名窑 #生活美学 @抖音文创 @抖音小助手 @抖音创作者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