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2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2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高一历史第一课通常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以下是其主要内容概述: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 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代表有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70到20万年)。当时人们以渔猎采集为生,过着群居生活,并且已经学会用火。 - 新石器时代: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此时人们打磨结合制造石器,出现了陶器,开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和修建村落等。代表文化有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其以彩绘陶器为特色,粟是主要栽培作物;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人们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 从部落到国家 - 三皇五帝的传说:三皇包括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等;五帝有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炎黄联盟大战蚩尤,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出现了部落联盟,社会分工也有所发展,具备了国家权力和政府机构的雏形。 - “万邦”时代:龙山文化时代被称为“万邦”时代,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各地出现了文明的初始形态——邦国。 - 夏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国家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夏朝中央设有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机构及职官,夏王是最高统治者。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但至今缺少如甲骨文那样的内证性文字证据。 商与西周 -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政治上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经济上出现土地国有的井田制。思想文化方面,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同时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以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为对象,宗法制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经济上井田制在西周得到完善。文化上礼乐制度成为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和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2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2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2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 《历史的逻辑》(全2册):从科技视角看历史,解锁文明的隐藏密码 📚 书名:《历史的逻辑》(全2册) AUTHOR:黄漫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历史书总是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历史的逻辑》完全打破了这种常规!它用全新的科技视角,带你重新认识那些我们以为熟悉的历史事件。从青铜器的出现到工业革命,每一次科技的飞跃,都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文明的层层涟漪。这本书就是那双发现涟漪的眼睛,帮你看到历史背后那些被忽视的细节。 🌟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点: 文明的周期:书中提出了文明周期与科技周期的紧密联系,就像四季更替一样,文明也有自己的兴衰规律。这种规律感,让历史不再是散乱的碎片,而是一幅有章可循的画卷。 科技的力量:书中用大量案例证明,科技才是历史舞台上的真正主角。它改变了战争的形态,重塑了社会结构,甚至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种对科技的深刻洞察,让人眼前一亮。 跨学科的魅力:作者不仅精通历史,还融合了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让这本书的视野无比开阔。读完它,你会发现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都变得更加多元。 💡 适合谁读? 🌍 对历史感兴趣,但又觉得传统历史书枯燥的读者。 🎓 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的学生,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全新的研究视角。 📈 关注科技发展,想了解科技如何塑造人类社会的科技爱好者。 🌟 总结 《历史的逻辑》是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书。它用科技的钥匙,打开了历史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果你对历史有着无尽的好奇,或者想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这本书就是你的不二之选! #历史的逻辑 #科技与历史 #文明演变 #跨学科视角 #好书推荐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 《历史的逻辑》(全2册):洞察人类文明的脉络,解锁历史演进的密码 📚 📚 书名:《历史的逻辑》(全2册) AUTHOR:黄漫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文明的演变似乎充满了偶然与神秘。我们常常疑惑:为什么有的文明崛起,有的文明衰落?《历史的逻辑》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文明七次重大变局背后的必然逻辑。 书中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案例,还有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它告诉我们,文明的演变并非随机,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 🌟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点: 科技的主导地位:书中提出“科技本体论”,强调科技在文明演变中的核心作用,让我们明白科技革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力量。 跨学科视角:书中结合HBOM权力模型、离域理论以及ALIK模型等,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历史分析框架,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历史的周期性:书中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周期与科技周期的紧密关联,揭示了历史的周期性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预测未来。 💡 适合谁读? 🌍 对历史和文明演变感兴趣的读者。 🎓 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学生。 📈 关注科技发展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读者。 📚 书中的金句分享: “文明的周期与科技周期紧密相连,科技革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核心动力。” “历史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 “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了武器,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 “历史的逻辑在于科技的逻辑。” 🌟 总结 《历史的逻辑》不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科学哲学的书。它用丰富的案例和专业的分析,帮助我们洞察人类文明的脉络,解锁历史演进的密码。如果你希望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历史的逻辑 #文明演变 #科技与历史 #跨学科视角 #好书推荐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