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
老照片:2002年元旦,洛阳友谊宾馆…… 洛阳友谊宾馆的历史:1956年“一五”期间,国家在洛阳兴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轴承厂、矿山机器制造厂、柴油机厂、铜加工厂、耐火材料厂和热电厂等大企业,有300多名苏联专家在洛阳工作。当时,洛阳还没有像样的招待场所,他们只能分散在各工厂食宿。为了安排好苏联专家的生活,加快建设速度,国家计委确定投资80万元在洛阳兴建一座专门招待苏联专家的宾馆。馆址选定在涧河以西与各大厂相邻地区,由北京民用建筑设计院设计,最终建成了一座约1万平方米的楼房。当时的中共洛阳市委第一书记李立给这一象征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大厦命名为“友谊宾馆”。1956年8月以后,各大厂外国专家陆续住进宾馆,不仅集中食宿,还提供多项综合服务,设有篮球场、棒球场、图书室、钢琴室等文体场所,特别是供应西餐方面“主随客便”,实行点菜制,为援华专家提供了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受到专家的普遍赞扬。 随着各大厂援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苏联专家及其家属不断增多。原有服务设施已不能满足接待需要,友谊宾馆又于1958年1月28日兴建小楼和俱乐部工程,当年5月1日竣工交付使用。1958年6月建造了游泳池。至此,宾馆的服务设施已基本齐全。 从1956年8月到1960年8月,友谊宾馆累计接待苏联专家及其家属2140人次。苏联专家撤走之后,友谊宾馆的服务对象开始转向招待内宾。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友谊宾馆开始大量接待外宾。国家旅游局非常重视洛阳旅游工作,专门拨款229万元在老楼西侧建新楼,即新友谊宾馆。新楼总投资为1110万元,1984年7月1日正式营业,使宾馆的接待能力增加了一倍多,基本上解决了洛阳市旅客住宿难问题。在20多年以前,友谊宾馆是洛阳市的国宾馆,能住友谊宾馆的都是国家级干部或地厅级以上级别干部,进入80年代对外开放后,很多洛阳人都以能到这里住一天为荣,可以说能来这里玩一次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到了2007年左右老友谊宾馆也消失了,非常可惜…… 在此感谢校友@卧云端 朋友分享🙏🌸🍵 #老照片里的旧时光 #洛城往事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2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