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码住!古诗动画《清明》让孩子速记古诗 📜 古诗原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诗意解析 首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天气:清明时节,细密的春雨连绵不绝;次句 “路上行人欲断魂” 聚焦行人状态,奔波在路途上的人,因清明祭祖的哀思或旅途的孤寂,心情愁苦到几乎失魂落魄;后两句则转折出一丝生机:行人满心愁绪,向人打听哪里有酒家可以稍作休憩、借酒消愁,远处的牧童抬手遥遥指向开满杏花的村庄,为迷茫的行人指引了方向。 🔍 关键词小课堂 • 雨纷纷:“纷纷” 形容春雨细密、连绵不断的样子。 • 欲断魂:“断魂” 形容极度悲伤、心神不宁的状态。 • 借问:即询问、打听。 • 杏花村:指开满杏花的村庄。 💭 互动思考 1️⃣ 氛围营造:诗中 “雨纷纷” 的景象对营造清明时节的氛围有什么作用?它与 “行人欲断魂” 之间有什么关联? 2️⃣ 情感变化:从 “欲断魂” 到 “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笔下行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让诗歌有了怎样的效果? 📝 参考答案 1️⃣ “雨纷纷” 营造出清明时节朦胧、湿润、轻柔的氛围,既符合春日降雨的自然特点,又带有一丝感伤的基调,为 “行人欲断魂” 做了铺垫。细雨连绵容易让人情绪变得柔和且敏感,而清明时节本就有祭祖思亲的传统,行人的愁绪在 “雨纷纷” 的氛围烘托下,更显真挚深沉,二者相互映衬,让愁绪的表达更自然、更有感染力。 2️⃣ 行人最初因清明氛围与旅途孤寂,处于 “欲断魂” 的愁苦、迷茫状态;当牧童遥指杏花村后,行人有了寻找酒家的方向,愁绪中多了几分希望与慰藉,情感从低落逐渐转向有盼头的舒缓。这种变化让诗歌避免了一味的悲伤,在愁绪中透出一丝生机,使情感层次更丰富,也让读者感受到 “愁中见暖” 的细腻意境,更贴近生活中情绪的真实起伏。 💡 知识拓展 清明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节日的双重属性:作为节气,它标志着万物复苏、春意渐浓;作为节日,它承载着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文化内涵,杜牧的《清明》正是抓住了这一节日的双重特点,将自然景致与人文情感融合,成为描写清明的千古绝唱。 #小学 #古诗词 #启蒙早教 #知识分享 #清明节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5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