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纽金11月前
这里是纽约金融学院,欢迎来到纽金课堂 你所不知道的金融小知识:华尔街无畏女孩铜像背后的故事! 八年前,一座四英尺高、名为“无畏女孩”的新铜像悄然出现在华尔街地标铜牛的对面。这个女孩双手插腰,昂首挺胸,与铜牛相视而立,脚下的牌子上刻着一行字:“了解女性的领导力量,她在改变世界”。 “无畏女孩”是在3月国际妇女节时正式安装的,旨在让人们意识到金融业公司董事会中性别收入差距和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这座铜像安装在了华尔街与华尔街铜牛相视而立,被视为支持性别平等的符号象征。 2018年纽约市长宣布,“无畏女孩”铜像将搬到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对面。巧合的是,纽交所也将迎来其226年历史上的首位女性总裁。2018年5月25日,纽交所首席运营官史黛西·坎宁安(Stacey Cunningham)将正式接替已经离职的总裁托马斯·法利(Thomas Farley),成为该交易所第67任掌门人。至此,美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中的两家都由女性掌舵。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2017年初已任命阿丹娜·弗里德曼(Adena Friedman)出任行政总裁。同样的故事也曾发生在中国香港,2018年4月26日,香港交易所董事会宣布委任史美伦为董事会主席,她成为港交所历史上第一位女主席。 从华尔街铜牛到“无畏女孩”,女性正越来越深入金融业的核心领域,为行业带来“她”色彩、“她”思维,金融也在性别碰撞中向前发展。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8
金龙4月前
#我的旅行日记美好的回忆 #旅行记忆碎片 #旅行记忆 #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 2007年赴美国纽约浏览和参观了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并实拍照片,分享给大家!自由女神像的概述: - 基本信息:自由女神像又名自由照耀世界,位于美国纽约港自由岛,是法国人民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由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设计,巴托尔迪与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等人于1884年在法国合作主持建成雕像整体,1886年10月28日在美国落成。  - 规模布局 - 高度:从地面到火炬最高点通高92.99米,其中塑像高46.05米,底座加地基高46.94米。 - 材质:雕像由固定在铁架上的铜片拼成,地基及底座主要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 内部结构:塑像内部设计有两座螺旋楼梯,游客可登上自由女神像头上的王冠,但火炬周围的阳台自1916年起不再面向公众开放。 - 文化意义 - 象征自由民主:自由女神像是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象征,代表着美国所倡导的自由精神以及对民主制度的追求,是美国的重要象征之一。 - 见证法美友谊:作为法国送给美国的礼物,它见证了法美两国之间的友谊,也体现了两国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 欢迎外来移民:自由女神像位于纽约港,对于乘船来到美国的移民来说,它是最先看到的标志性建筑,传达出对移民的欢迎,象征着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布鲁克林有棵树》讲述了小女孩弗兰茜在20世纪初纽约布鲁克林贫民窟的成长故事。弗兰茜出生于贫困的爱尔兰移民家庭,父亲是爱喝酒的酒吧歌手,母亲是靠打扫卫生维持生计的清洁工,她和弟弟从小就要捡垃圾补贴家用。但即便生活艰难,这个家庭也充满了爱与温暖。父亲会亲昵地称弗兰茜为“小歌后”,母亲则努力让孩子们感受富足。在家人的关爱下,弗兰茜凭借对阅读的热爱和内心的坚韧,通过自学考上大学,最终走出了贫困。 书中有这样一段让我特别感动的话:“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这也是一种实现。”每当我想要放弃早起读书,或是觉得输出内容没有意义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句话。弗兰茜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都能心怀希望,努力生活,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曾经我因为学历和家庭普通而自卑,但读书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就像弗兰茜在阅读中汲取力量一样,我也在书籍中不断成长,变得更加自信和强大。 相信很多人都能从这句话中找到共鸣。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就像弗兰茜一家面临的贫困、父亲的离世等。但只要我们像他们一样,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不放弃奋斗,就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 #布鲁克林有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书籍 #好书推荐 #读书分享感悟与收获 #学习博主的日常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10月22日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孩子如何在最贫瘠的环境中,依然能向着天空茁壮成长,那么《布鲁克林有棵树》就是最好的答案。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弗兰西·诺兰的小女孩,在20世纪初纽约布鲁克林的贫穷街区中长大的故事。她的生活充满了艰辛:父亲酗酒早逝,母亲做清洁工勉强维生,她和弟弟要靠捡破烂贴补家用。 但在这片“水泥地”般的生存土壤里,却生长着两棵支撑弗兰西的“树”: 第一棵是现实的树——院子里那棵臭椿树。它被人砍倒、被火烧,却总能再次发芽,象征着生命那不被环境扼杀的顽强本能。 第二棵是精神的树——那就是知识、梦想与尊严。 · 知识是养料:尽管生活困顿,弗兰西坚持每天阅读一本书,她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 · 尊严是根基:即使一无所有,外婆教导母亲,而后母亲传给弗兰西的生活智慧是:要保有想象力,要每天存一点钱,要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这些仪式感,让她们在贫穷中保持了体面与希望。 核心感悟: 这本书最打动人的,并非一个“逆袭”的童话,而是一种“生存”的哲学。它告诉我们,贫穷可以夺走你的物质,但无法夺走你精神的丰盈、内心的尊严和对未来的信念。弗兰西一家,尤其是女性们,用她们的坚韧、智慧和爱,共同谱写了一曲平凡而伟大的生命赞歌。 一句话总结: 生活或许布满了荆棘,但只要心中有棵向上的树,就能刺破苦难,触摸到阳光。#好书推荐 #好书分享 #布鲁克林有棵树 #贝蒂史密斯 #热点小助手 @抖音小助手 @抖音热点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