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9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4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09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5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25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2
论语解读 孔子吃饭的讲究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唯酒无量不及乱 论语这里讲了八种孔子不吃的情况。我们先把这一段整体朗读一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那么孔子喜欢吃的是什么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谓厌就是讨厌。所谓不厌呢,就是不嫌弃。孔子说:吃的东西要越精细越好。那个米啊,要舂得干干净净的;那个肉啊,要切得细细的,薄薄的。变质、变味了东西是不吃的。鱼啊、肉啊,腐烂了是不吃的。食饐yì而餲ài,鱼馁něi而肉败,不食;孔子那个时候,饮食就讲究色香味俱全。一盘菜端上来,色相不太好的,不吃;色恶è,不食;气味闻起来不太好的,不吃;臭xiù恶è,不食;烹饪得不好的,不吃。比如说,夹生饭,不吃。失饪rèn,不食;吃饭呢,还要特别讲究定时吃,按时吃饭,叫做不时,不食。到吃饭的时候了,一定要吃饭;没到吃饭的时候,不要乱吃;割不正,不食。我想意思大概是,吃骨头的时候,要注意吃相。要切得好好的。不能像狗子啃骨头一样,伸着脖子一顿乱咬,不文雅嘛!所以吃肉是很讲究的。肉食啊,要么在做的时候,放点酱料;要么在吃的时候,蘸点酱料。一则是调味,一则是利于消化。不得其酱,不食。这是人的专利。你看畜生,他哪里懂得吃肉还要酱料的。而且吃肉要注意饭菜的搭配。我们中国人吃饭是一口饭一口菜。这是一阴一阳,阴阳搭配。不能觉得肉好吃,光吃肉不吃饭。这叫做肉虽多,不使胜食气xì;喝酒也是一个道理。酒肉虽美,也最难消化。要适可而止。否则醉酒伤身。有的人喝醉了,吐起来,恨不得能把肠胃给翻过来。好酒好肉白吃了。还折磨了身体。其实能吐出来,还算好的。如果吐不出来,五脏六腑就有得受了。那不是在享受,那是在摧残!所以论语这里说:唯酒无量,不及乱!当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应酬的,另当别论!最后两点,沽酒市脯fǔ,不食。意思是说,外面卖的酒肉,不一定新鲜干净,他是不吃的。这是古代贵族的讲究;不撤姜食,不多食。意思是说像生姜这样的小菜、开胃菜,是要有的,但是不能多吃。#每天跟我涨知识说天下 #文脉里的中国 #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05: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注释】 (1)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 (2)饐:音yì,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 (3)餲:音ài,变味了。 (4)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 (5)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 (6)饪:烹调制作饭菜。 (7)不时:应时,时鲜。 (8)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9)气:同“饩”,音xì,即粮食。 (10)不及乱:乱,指酒醉。不到酒醉时。 (11)脯:音fǔ,熟肉干。 【解读】 孔子很注重饮食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健康养生,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饮食原则。事实证明,他所提出的原则都是合理的,并且十分有效。这也表现出了孔子对人生的热爱,以及对健康的珍视。 他所提出的原则,首先是不挑食。挑食并不是小孩子的专利,成年人有时候也会挑食。我们都知道,挑食不利于健康。若是看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就不吃,或是看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就多吃,都不利于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无法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因此,应该注意到饮食的合理性,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挑肥拣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方面的营养均衡,有利于自身的健康。 其次是不吃那些变质、发出异味或是腐败的食物。这些食物在腐败变质以后,不仅营养价值下降了许多,而且里面还含有许多毒素,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不小的危害。急性肠炎、痢疾等肠胃疾病,大多情况下都是因为饮食不洁引起的。还有就是在市场上直接做好的食物,也要尽量少食。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些食物所用的食材,也不了解它的加工和贮存情况。 再次,饮酒要适量。在孔子的眼中,饮酒并不是吃喝这么简单,涉及到了行仁的问题。他在《子罕篇》中就曾说“不为酒困”,在本章中又提出了“肉虽多,不使胜气;唯酒无量,不及乱”的观点。都是在告诫人们,肉不可以多吃,酒也不能多饮,以免酒后误事,小心乐极生悲。这既是健康的饮食原则,也是君子修身养性的具体要求。 健康饮食,最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孔子不到吃饭的时间不吃,烹调不当的饭菜也不吃,在吃饭的时间更不会进行讨论,以免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孔子这么做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是一种良好的修养。在吃饭的时候,如果能保持安静,不仅可以将饭菜细嚼慢咽,还不会影响到别人进食。 还应注意,对于饭菜不能浪费,应当注意节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而且,节俭作为一种美德,也是人们修养的主要内容,理应得到大家的提倡。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劳动成果的认可,也是对别人所付出的劳动的尊重。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72
恭读论语,乡党第十,原文+注释+白话+完整字幕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入太庙,每事问。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寝不尸,居不容。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传统文化 #国学智慧 #论语 #孔子 #传递正能量
00:00 / 14: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8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9
论语—食不语,寝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 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 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今 译 米饭不嫌舂得精白,肉不嫌切得细小。食粮放置过久变坏或变味就不吃,鱼类、肉类腐败了也不吃。食物跟平常的颜色不同、味道变了不吃。煮坏了不吃,不是三顿正餐时间不吃。宰杀方式不当的肉不吃,没有适当的酱不吃。肉虽然多,不使吃肉比吃饭还多。喝酒依照酒量,不喝醉而惹事。街上零卖的酒、肉怕不干净也不吃。桌上生姜不可撤走,食物不可吃太多。 帮助国君祭祀,分回来的祭肉,当天就分送给人。祭肉不能留着超过三天,超过三天便不能吃了。 吃的时候不交谈,睡的时候不讲话。虽然是粗饭、菜汤、瓜类,临吃的时候也一定要先祭拜,而且要有诚意。 启 示 坐有坐相,睡有睡相,吃也有吃相。太过难看,就不够体面,有碍观感,对自己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吃得营养均衡、分量恰当,最好按时用餐,少吃零食,对健康有保障。遇有特殊状况,要合理加以调节。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及时加以改进。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黄藤:《乡党》第八 饮食中的礼 #本原儒学 #阅读经典 #论语 #礼乐教育 #传统文化 我们继续读《论语》第八章: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这一章集中讲孔子对饮食的态度。他主张粮食越精细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并明确提出多种不食的情况:变质、变色、变味的不吃;烹饪不当、不按时令、切割不合法度、没有合适酱料搭配的,也不吃。席上肉虽多,但不吃过量;酒可喝但不至醉;市集上买的酒和熟食,也不食用。唯有姜可以不撤,但也不多食。 这些规矩一方面出自健康考量,另一方面也蕴含着礼仪约束。食物腐败自然有害身体,而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往往不得不食用变质食物。我小时候就见过农村所谓的“米猪”,是一种体内长满类似米粒的寄生虫的病猪,按规定应深埋,但出于贫困,有人剔除可见虫粒后继续煮食,结果导致感染。还有人以“酸酒臭肉,待知己的朋友”自嘲,其实都反映了贫穷下的无奈。 孔子强调的,正是不因处境艰难而放弃饮食底线。“失饪”指烹饪失误,“不时”可理解为非用餐时间不随便进食。“割不正”不仅指切肉形状,更指宰杀切割不合礼法程序,类似今天严禁私宰、要求经正规屠宰流程的规定。“不得其酱”则强调调味相得益彰,否则宁可不吃。 哪怕饮酒,也主张节制而不乱性。市售酒脯因来源不明、卫生无保障而不吃,恰如今天我们教育孩子慎选街边摊贩食品。 最后“不撤姜食,不多食”,我的理解是:姜作为烹肉常用佐料,不同于八角、花椒等通常被移除,孔子保留姜但不多吃,应是认可其去腥增香、有益健康的作用,也体现出适度原则。 通览全章,孔子在饮食上始终秉持以健康为本、以礼为度的观念,在物质条件有限的古代,树立起一种高度自律、讲究文明的生活方式。其中很多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00:00 / 08: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