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5: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17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特等功臣郭金升 郭金升(1916—1970年),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乡人,1946年参加革命,1951年参加志愿军奔赴朝鲜,不过不是战斗部队,而是铁道工程总队,他作为一名铁路巡道工,负责对铁路进行巡查维护。 由于鲜战场上制空权被美军牢牢控制着,美国飞机经常对志愿军铁路、道路进行轰炸,破坏志愿军交通补给路线。并且在志愿军道路、铁路附近投放了大量哑弹、定时炸弹,给志愿军抢修道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志愿军处理哑弹、定时炸弹都是采取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先把炸弹挖出来,用绳子捆起来拖到空旷地方使用蛮力引爆,这种办法极其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生命危险。 1952年2月18日,郭金升和战友又用老办法引爆两枚美军炸弹后,他决定找出一种高效安全的排爆办法。当天晚上郭金升就一个人来到弹药库摸索,最终发现只要找到定时炸弹的反拆卸钢珠,拔出炸弹引信,炸弹就会成为一颗死弹。他一连拆卸了十多颗炸弹,确定了这种拆弹办法的可行性。5月13日,美军飞机又来轰炸,郭金升带着4名战士立即赶到轰炸点,并用他摸索出来的办法迅速拆卸了20枚定时炸弹的引信,使美军的炸弹成为了摆设。之后,郭金升又摸索出拆卸凝固汽油弹、航空炸弹等多种美军炸弹的办法,并将这些方法在志愿军中推广,为我军培养出了200多位拆弹能手,郭金升也因此被称为“拆弹大王”,此后只要美军飞机来他就追着美军飞机到处跑。 具统计,郭金升在朝鲜战场累计拆除各种炸弹1129枚,从这些炸弹中共取出炸药27吨,被周总理称为“一个人拆掉了敌人的炸弹工厂”。1952年6月,郭金升被授予“特等功臣”称号,虽然他没有开一枪,没有打死1个敌人,但他做出的贡献比杀死100、1000个敌人还要大。 1952年6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郭金升特等功臣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9月,郭金升随志愿军国庆观礼团回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并受到伟人亲切接见。1953年11月,郭金升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进入铁道部门工作,1970年3月在陕西咸阳病逝,时年54岁。同年11月20日,国家交通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抗美援朝英雄#特等功臣#郭金升 #保家卫国的战士 #铭记英雄#军人使命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55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2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游历史8月前
1935年一名铁路巡检工使用的巡查工具 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一名铁路工人缓缓地坐在铁轨上,双手握住一根弯曲的金属杆,双脚踩在特殊的木制滑块上。 他不是在玩耍,而是在进行一项日常工作——巡查铁路。 1935年的铁路系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蒸汽机车和电气化列车的普及,铁路线的维护工作也变得尤为重要。 铁路巡查员的职责是确保铁轨的安全,检查是否有松动的螺栓、轨道变形或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问题。 为了提高效率,铁路工人们发明了各种简易但实用的巡查工具,其中之一便是图中的这种“单人轨道滑车”。 这种滑车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者可以像乘坐雪橇一样坐在上面,通过手中的金属杆操控方向,并用脚蹬的方式推动自己前行。 木质滑块与钢轨贴合良好,能够减少摩擦,使工人得以在轨道上迅速移动,节省体力,同时也能迅速发现轨道上的异常情况。 相比于大型轨道检查车,这种滑车更轻便,适用于小范围巡查,尤其是偏远或狭窄的铁路线。 在英国的乡村铁路上,这样的工具尤为常见。 彼时的铁路工人往往穿着粗呢外套,戴着工帽,随身带着工具袋,日复一日地巡视铁轨。 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职业的象征——在铁路发展的黄金时代,他们的劳动保证了火车的安全运行。 然而,随着机械化设备的普及,这种简易的轨道滑车逐渐被淘汰。 现代铁路维护更多依赖专业检测车,配备超声波探测器和红外扫描仪,能够迅速发现隐患。 但在1935年,那些坐在轨道上的工人,依靠简单的工具,默默守护着无数列车和乘客的安全。 他们或许不会被历史铭记,但他们的身影,曾是铁路工业崛起的见证。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