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60
00:00 / 07: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59
#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视角,用以分析和理解历史变迁的动力与社会结构的本质。 一、核心总论: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史观”相对立。它主张“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并非精神、观念或英雄意志,而是由人们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过程所决定。理解历史必须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基础中去寻找答案。 二、理论基石:核心概念与逻辑 其理论大厦建立在几组核心概念上: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核心是物质生产。 · 社会意识是政治、法律、道德等精神生活的总和。 · 关系: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决定社会意识。一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是对该时代经济基础的反映。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劳动者、生产工具)。 · 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 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变革就到来。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 上层建筑是建立其上的国家机器、法律制度及社会意识形态。 · 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些矛盾构成了特定社会形态(如原始社会至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 三、历史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1.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从生产力进步开始,最终通过社会革命解决矛盾,推动社会形态更替。 2.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直接表现为阶级斗争。被统治阶级代表新的生产力,反抗维护旧生产关系的统治阶级,成为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3. 人民群众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四、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链是:生产力发展 → 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 引发上层建筑变革 → 通过社会革命解决 → 确立新社会形态。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物质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00:00 / 1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5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7: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5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7: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