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等” 公元851年,李商隐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邀远赴梓州。从此,长安的灯火被群山隔断,虽想得了却望不到。巴蜀的秋夜,被零零落落的雨声填满,思念的烛火在潮湿空气里跳跃翻滚,李商隐独坐在凄冷的窗前,墨迹在纸上洇开,成为千年不褪的泪痕——“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二十八个字如一叶思念的孤舟,载着中晚唐的寒雨,漂进了无数人的不眠之夜。 但无情的是,在李商隐写下这首千古绝句之前,诗人妻子王氏早已在夏秋之交阖然长逝。当诗人闻此噩耗时,梓州的梧桐叶已落尽。《夜雨寄北》墨迹未干,收信人却已长眠不起。 秋雨漫涨的何止池塘?分明是漫过心堤的孤寂。烛芯噼啪爆响,他恍惚看见长安西窗下执剪的素手——昔年寄居岳父王茂元府邸时,西厢房的烛花曾见证多少缠绵的夜话。而此刻,剪烛的绣刀在妆匣中沉默,唯余巴山的雨声敲打着他虚空的心灵。 秋池的水终究漫过时空。当我们在雨夜吟哦“却话巴山夜雨时”,窗玻璃上蜿蜒的水痕,恰似义山未干的墨迹。这位晚唐诗人以最朴素的字句,将人类永恒的等待铸成琥珀——其间封存着巴山的雨滴、摇曳的烛火,以及所有时代里,那些欲归不得的思念之心。 夜雨涨秋池,西窗烛影迟。 归期君莫问,尽是断肠时。 这世上,有一种等,叫李商隐的“等”,深情执着,无关结果。#随手拍 #李商隐的意难平#愿我们的等待都能春暖花开#原创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07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